中工娱乐

推进党史文化学习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耦合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2-08-19 15:29

原标题:推进党史文化学习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耦合

党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育人作用,其强烈的精神感召力对于青年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思想道德品质等培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涯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课程来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但目前一些高校在开展具体课程实施时,常常会陷入内容呆板僵化、课程结构单一固化、课堂氛围沉闷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困境。为提升思政教育成效,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展了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工程。重温党史文化,加强党史文化学习有助于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事实上,党史学习不限于党员干部群体,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应充分用好党史文化资源,推进党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耦合,使党史文化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充实内容、创新形式、提质增效的催化剂。

推进党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耦合的必要性

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不仅强调专业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丰富,也强调政治意识、家国观念、道德品质、人格修养的完善,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政治素养过硬的合格人才。党史文化作为经过一代代共产党人锤炼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深深融入共产党人的血液里,成为鲜明的印记。推动党史文化学习与高校思政教育耦合十分必要。一是党史文化学习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丰饶的文化土壤,使思政教育避免陷入空洞而形式化的困境,使思政教育课堂更具活力。二是以往的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创新常常缺乏合适的切入点,党史文化的融入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创新提供契机,党史文化在内容、形式、教化价值上都与传统思政课程有所区别,其站位高,更贴近当下国家对大学生人才的培养需求。

革新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需要。传统思政教育理念下,无论是课程性质、课堂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机制、人才培养观念还是师资人才建设,相对陈旧固化。不少师生将思政课程视为无足轻重的“公共课”“大课”,从观念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以往的思政教育课堂教学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缺乏互动的方式,课程考核主要以撰写课程论文为主,对学生品质素养和实践能力考查不多,课程评价机制不合理。此外,以往的高校人才培养过于注重专业能力的塑造,对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培育有所忽略,甚至有的师资团队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也有待提升。这些问题都说明传统思政教育体系亟待更新,而党史文化学习的融入有助于让大学生接触到丰富厚重的革命史料,以更直接的方式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可以说,党史文化的融入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体系革新提供了良好契机,从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到人才培养观念和师资力量建设,都将有所创新。

党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现状分析

2021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说明国家对党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深,文件提出要深入认识开展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进行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近年来,党史文化学习教育在课程设置、专业人才培养和体制机制保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以课程设置为例,目前许多高校在传统思政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与党史相关的课程,线上线下联动,掀起了党史文化的学习热潮。尤其是中宣部、教育部发布《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以来,各校开设的党史学习选修课程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明显提升,开拓了党史文化学习的视野。此外,在师资人才培养上,高校党史专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渐趋完善,为高校以党史文化学习为主的思政教育教学提供了及时的人才补充,对专业的学术科研、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

当然,高校在推进党史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耦合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党史文化教化育人功能的发挥。比如,随着高校思政课程设置的不断调整,党史文化内容所占比例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对向大学生展示党史文化全貌有一定影响;在高校思政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出现了一定重合以及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等问题;同时,受思政教师个人专业素质高低的影响,教师对党史文化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导致思政课程的讲解分析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学习时出现了偏向和衔接不上的问题;多元化的信息网络环境、各种其他文化的冲击,也对学生接受党史文化教育形成了一定挑战,这些都是接下来党史文化学习与思政教育高效融合亟待解决的问题。

推进党史文化学习与高校思政教育高效耦合的路径

挖掘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统筹推进以党史文化学习为核心的思政创新教育。党史文化内容浩如烟海,对思政教师来说,面对纷繁复杂的党史文化资料,如何取舍是一个问题。高校所在地区不同,区域所拥有的红色党史文化资源也不同。例如江西苏区,革命根据地诞生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并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如歌曲《十送红军》以及采茶剧形式的歌舞曲目等。因此,该地区高校在推动党史文化学习与思政教育耦合的过程中,须以这些具有辨识度的党史文化为媒介,挖掘其中的文化审美要素和德育教化价值,促进思政教育内容形式的创新。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代青年大学生接受了较为系统成熟的基础教育,心智成熟较早、学生个体意识和思维语言能力较强。因此,思政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避免一成不变地采用课堂说教法。要重新进行课程设置、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创新课堂组织形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性、创造性、参与感、获得感为课程目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积极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发挥大数据等新技术优势,让大学生在新理念、新课堂、新方法、新体系中加深对党史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认识。

加强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承认学生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并不代表忽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加强党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耦合,离不开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素养过硬的师资团队。要打造这样一支师资力量,需要把好思政教师引入和培育关。要严格执行思政教师准入标准,对于思想政治素质不过关的教师坚决不予录用。同时,要建立师资素养长效培训机制,对思政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进行针对性培训,并定期考核,设立党史文化融合思政教育优秀案例示范课,鼓励先进教学经验的传播推广,共同营造充满健康竞争的思政专业教学氛围。

(作者:李娜 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