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文明倡议视野看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从全球文明倡议视野看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

来源:环球时报
2024-09-25 10:16

原标题:从全球文明倡议视野看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强调,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全球文明倡议是这一思想的进一步发展。202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并深刻阐释全球文明倡议。倡议的第一点内容即是:“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世界遗产名录是展现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重要平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于《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世界遗产项目,是展现人类文明多样性和促进文化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对话合作的重要平台。1972年教科文组织响应联合国的号召,通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提出通过公约的形式促进世界各国共同保护具有突出世界性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截至2024年7月,已有196个国家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68个国家的1223处遗产(952处文化遗产、231处自然遗产、40处混合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名录已成为展现人类文明多样性的最重要平台之一。

世界遗产的意义远不仅限于保护层面。2000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就已将“对话交流”与“建立可信的名录”、“保护”和“能力建设”作为世界遗产的全球战略提了出来。2007年更是考虑到世界遗产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在推动国际对话、合作方面的重要意义,增加了关于“社区”作用的内容,即强调社区在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中的作用,以及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应当造福于当地社区。这些举措,使世界遗产的当代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

世界遗产名录本身是人类文明成果的表达,反映了不同文明被世界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体现了不同文明的当代价值和意义。这也促使各国对于将自己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方面表现出了强烈的愿望。

根据世界遗产的地区分类,世界被划分为欧洲及北美、亚太、拉丁美洲及加勒比、非洲、阿拉伯五个地区。反映西方文明的欧美地区,一直在世界遗产名录上占有极大的数量优势,这无疑体现了西方文化在当今世界被人们认识的情况。

亚太地区的遗产数量仅次于欧美地区,它属于增长最为快速的地区。2021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福州召开,2024年第46届大会在印度新德里召开,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民众对这两个主要的东方文明的了解。

阿拉伯地区近年在世界遗产名录上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近十年有三届世界遗产大会在阿拉伯地区召开(2014年第38届卡塔尔的多哈、2018年第42届巴林的麦纳麦、2023年第45届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促进了世界通过对阿拉伯地区遗产的了解,更好认识阿拉伯文明。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非洲的遗产在世界遗产名录上长期处于相对缺失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遗产的领域将非洲置于优先位置,号召公约的各缔约国支持非洲保护世界遗产的能力建设和参与非洲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合作。这种合作促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