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月1日至5月26日,共监测到有关网课、网游和网络打赏等舆情信息2072233条。其中网游的负面舆情占比最高,达到53.49%;其次是网络打赏舆情信息,负面舆情占比40.69%;网课的负面舆情占33.75%,占比同样不低。还有一些直播平台甚至打着免费教育的幌子推广网络游戏,近期,虎牙、斗鱼等直播平台就被爆出借“免费网课”向学生推广网游。近半年时间,媒体和用户“吐槽”超过200多万条。(6月21日 《经济日报》)
媒体和用户“吐槽”超过200多万条,可见问题不少。问题是用来解决的,如果能够善待这些“吐槽”,将其转化为管理的动力,完善管理和监管,则善莫大焉。
网课、网游和网络打赏是当前网友最为关注的话题,也是许多网友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事。事关民意,显然不能被当作小事看。比如,网络上关于未成年人游戏退费纠纷的报道屡见不鲜。江苏省消保委今年4月发布的《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直播打赏调查报告》指出,针对9款手机游戏APP的调查发现,3款手机游戏游客模式可以直接充值;9款游戏均可通过其他账号登录,实名认证流于形式;4款游戏未成年人实名认证后充值额度不受限;未成年人充值退款流程复杂,仅2款游戏退款成功。具体到个体家庭,如果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会为之牵扯很多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到家庭的幸福指数。
200多万条网友“吐槽”是针对网课、网游和网络打赏,但却有着共同的指向性,归结起来无非是这么几个关键词:其一,维权;其二,管理;其三,监管。相关部门无妨从200多万条网友“吐槽”着手,分门别类,找出问题症结,然后对症下药,将问题彻底解决,如果还无法找到“药方”,一方面可以继续倾听网友的“吐槽”,另一方面可以问计于网友,让网友帮助找出解决之道。高手在民间,高手也在网上。针对这些问题,是能够找到最佳的解决路径。
事关网课、网游和网络打赏,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其根本的原因是利益纠缠以及监管的弱化。相关企业不是想着积极去承担社会责任,不是想着诚信守法经营,而是只想着如何多赚钱,也就衍生出诸多麻烦,企业有逐利的本性,因此,监管部门要通过法律、监督、惩罚去倒逼企业做得更好,一旦违法违规成本过高,企业不但不做伤害到孩子的事,而且还会积极避免一些负面问题。同时,也给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目前有关网络直播的监管,仅停留在对直播内容的审核和治理方面,而在未成年人冲动或非理性打赏方面,仍然缺乏有效引导和规范应对。有的直播平台虽然在充值协议中规定,年满18周岁或已年满16周岁且依靠自己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用户才能打赏,但在实际操作中,用户只要绑定移动支付方式就可以充值打赏,根本不需要实名认证和身份核实。对此,监管却没有更好的办法。网络时代,监管也需要“网络化”、“多元化”,要构建出立体式的“监管系统”。唯有道高一丈,魔才会低头。
200多万条网友“吐槽”是建议“富矿”,请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找到症结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从而提高管理和监管能力,让网友少些“吐槽”,多些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