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机车游侠吴轶群
//m.auribault.com2014-12-03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上海青年吴轶群来参加首届“盐商杯”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比赛,不是为了融资,是为了让在他公司工作的小伙伴们对自己家人好交代:“可以告诉他们父母,他们在一家对社会有意义的公司做事。”

  如果有人问起吴轶群公司里一半以上的年轻人是做什么工作的,的确一言半语不好解释。捉贼?找车?报警?都是,但又不完全是。

  某日,在广东,一辆摩托车被持枪者抢劫,作案嫌疑人把车主丢在路边,车主拨打了110。但是,待警察赶到,通过摩托车上安装的定位系统可见,摩托车距离事发地已经10公里。吴轶群公司的客服人员与警方通话时,警方表示,这个案件一定要抓到人。

  客服女孩灵机一动,用电脑远程控制摩托车的点火系统。她让摩托车熄火30秒后再次启动,过1分钟又让摩托车熄火。作案嫌疑人以为车有问题,但是因为还能开,就没有起疑心,拖延了他行驶的时间。警察带着车主赶到,认出嫌疑人,立即将其制服。

  用电脑控制几十公里外的摩托车,这不是破案小说里才出现的情节。吴轶群的“机车游侠”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简单说,吴轶群的公司就是给摩托车安上可定位的追踪系统,帮丢车的客户找回摩托车。

  2009年8月到12月,仅仅4个月,吴轶群就丢了两辆摩托车,“最后一辆还是花了很多心思改装、美化的。”吴轶群说,那个时候条件不是很好,摩托车就是他的代步工具。这让吴轶群几乎两天没睡着觉。

  那时,正是话吧鼎盛时期,吴轶群在一个行业老大的公司工作。他研究了摩托车的防盗问题,发现跟他当时和此前从事的技术工作相同,都需要有终端、有平台。于是,他约上同事黄宗宁,两人双双辞职,在阁楼里开始了创业生活。

  2010年夏天,将近40天,吴轶群跑卖摩托车的店铺进行市场调研。他最后把自己的产品定位为防盗产品,后台有像话务运营一样的平台,24小时服务,收取服务费。

  吴轶群拿着自己的产品联系了上海的50多家摩托车销售网点,仅仅两三个月时间,客户就达到1000多个。那段时间,吴轶群和同事必须保证24小时有人守着客服电话。即便如此,两人每个月也只能从这个公司拿到两三千元钱。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吴轶群还领过几个月的失业救济金。有嫌疑人报复吴轶群,还往他们的办公地丢过石子,割过他的网线。

  为了把公司做得更专业,吴轶群还开展过犯罪心理调研。“一开始,小偷对这样一个新事物没什么经验,他们的目的是迅速地转移赃物。”因此,吴轶群最开始的做法就是单纯提供位置服务。但是,有些用户为了找车,进入了“魔窟”,还有用户被打过。

  后来,如果有人再丢车,吴轶群和客服会提醒失主如何机制地躲过盘问,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定位车,等警察去解决,比如以找狗为掩饰理由去找车。“渐渐地,我们明白,要以保护用户的人身安全为第一目的,执法权在警察手中。”吴轶群说。

  很快,吴轶群的用户规模迅速扩张,客户遍布全国各地,客服人员也做到8路并发,16路等待。丢车案件的破案率在80%以上。

  有一个案件让吴轶群有了新想法。一辆价值5万元的摩托车被偷,尽管破案了,嫌疑人抓住了,但是车已经被卖掉,嫌疑人无力偿还车款,客户把吴轶群的公司告上了法庭。“我们没有过错,我们已经起到了相应的作用,配合警方抓到嫌疑人。”尽管原告败诉,但是这样的案件多起来,还是让吴轶群开始考虑没有找到车的那20%的人怎么办。于是,他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始推摩托车保险。

  这个业务是今年4月增加的。公司今年用户达到10万人。(崔玉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