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6月,向罗布泊进发
1996年6月6日,出发的日子终于到了。这天中午1点半,余纯顺横穿罗布泊壮行仪式在楼兰宾馆前热热闹闹地举行。从当年留下的影像资料里可以看到,烈日下的余纯顺显然激动不已,他接过蒙族姑娘们敬献的“上马酒”,再次表示:一定能顺利实现穿越,打破6月份不能进入罗布泊的神话。
下午3点半,余纯顺、赵子允、彭戈侠、摄制组的5位工作人员和两名司机一行10人,开着两辆沙漠车向罗布泊出发。沿着库鲁克塔格山前的戈壁公路,汽车在漫天尘土中颠簸前行。与其说是沿着公路,不如说是依靠两位向导的经验和感觉,因为那时的戈壁滩上根本没有成形的路,只有时断时续的车辙印子。
越往前走,路越不清晰,相对有经验的彭戈侠也不得不努力辨认方向和路口。车子里更是热得似蒸笼,大家都觉得不对劲儿,一检查才发现,原来出发前竟忘了给汽车空调加氟利昂,两辆车的空调都是坏的。这时再回头也来不及了,一群人拿毛巾不停地擦汗,还是热得不行。所幸车内全是男性,大家干脆脱得只剩下内裤,即便如此,所有人还是汗流浃背。好不容易挨到晚上,气温稍低了点,可以安营扎寨休息一番。没想到戈壁滩虽荒凉,成群结队的蚊子、飞蠓却不少,大家只能躲进闷热的帐篷里。
如此边前行,边拍摄,余纯顺的情绪却一直很高涨,他多次跟彭戈侠讲,明年香港就回归祖国了,他要徒步到香港去,以后还要去澳门、去台湾,那才算是真正走遍全中国。他还跟赵子允商量,以后要找机会,两人一起去揭开彭加木失踪之谜。
6月9日中午1点,经过前进桥、土垠,穿越罗布泊湖盆,从罗布泊西岸出,一行人终于抵达了距离楼兰古城六七公里的地方。
楼兰,这个位于罗布泊西岸的神秘古国,于公元前176年建国,到公元630年突然消失,直到上世纪初,才由瑞典人斯文·赫定偶然发现。据说,当时赫定一行已经准备在罗布泊北岸宿营,准备掘井取水时发现唯一的铁铲丢失了,赫定于是派一名向导返回寻找铁铲。没想到,向导寻找铁铲时突遇大风,一场沙暴过后,眼前竟神奇地呈现出了高大的泥塔和层叠不断的房屋,而这些泥塔和房屋,竟然就是消失了十几个世纪的西域古国楼兰留下的遗迹。从那以后,楼兰古城就成了科学家和探险家们最渴望探访的圣地。
余纯顺此行当然也不例外,楼兰,也是他一直向往罗布泊的一个重要原因。汽车无法通过密布的雅丹群,大家便在44℃的高温下耐心熬到下午5点,才弃车步行六七公里前往楼兰。当天晚上,第一次见到楼兰古城的余纯顺兴致勃勃,一边拍照片,一边与众人大谈楼兰的兴衰。他在当天的日记里写下了自己对楼兰的见解:“此地原先为平坦的河边绿洲,从枯死千年而不倒的四周皆是的胡杨木看,此地原先很平坦,由于绿林带枯死消失,风蚀日久,平地变成了现今的雅丹地貌,方圆几十公里均为大片雅丹地貌……”
第二天早上,趁着朝阳的晨曦,摄制组拍摄了余纯顺探访楼兰古城的素材。6月10日的日记里,余纯顺也一一记下了楼兰的标志性建筑:“三间房”、村人住宅、石磨、佛塔……
此时,摄制组需要拍摄的素材已经基本完成。如果余纯顺没有那么坚持,完全配合摄制组,其实他也可以随车队先撤出罗布泊,换合适的时间再重走罗布泊,没有人会责难他。但是,余纯顺似乎从未想过走捷径,6月10日这一天,他又在日记里重申了坚持徒步罗布泊的决心:“考虑到‘走向罗布泊’是纪录片,我必须维护其真实性、纪实性,该片才有说服力。”谁也没想到,这竟然成了余纯顺八年徒步日记的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