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徒步探险家余纯顺最后的脚步(组图)
//m.auribault.com 2017-05-16 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远天底下的壮士

  1996年6月3日,已经退休的地质工程师、人称“沙漠王”的赵子允接到了来自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旅游局的电话,电话里的请求让他有点为难——请他协助上海电视台去罗布泊拍摄电视纪录片。

  年近花甲的赵子允不怕去罗布泊,他一辈子在新疆地矿局搞地质工作,探矿、探险的脚步几乎踏遍了新疆的所有沙漠、盆地和高山,“沙漠王”的称号可不是白得的。他犹豫的是,6月至8月的罗布泊气温通常达45℃以上,地表沙温更是高达70℃,这是最不适合进罗布泊的季节。1988年,赵子允曾经历过一次夏季的罗布泊,那时的高温将帐篷中的蜡烛都化成了水。此外,因为陪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进行50天的野骆驼考察,此时的他刚从罗布泊归来不久,身体也需要休息。

  但是,当赵子允得知上海电视台此次拍纪录片的主角是余纯顺时,他当即爽快答应:“我平时最佩服余纯顺这条好汉!”

  余纯顺这条好汉是个上海人。

  1951年,余纯顺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度过了艰辛的童年。6岁时,母亲不幸患上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严重时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认得;10岁时,长他两岁的姐姐也因遗传患上与母亲同样的疾病,很快病故;而父亲从1958年起就被下放到上海郊县进行劳动改造。小小年纪的余纯顺不得不学着成为“一家之主”,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患病的母亲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年幼的孩子不懂事,没有父母庇护的余纯顺常常成为小伙伴们欺负追打的对象。时间久了,他越发离群索居,要么躲在家里看书,要么一个人爬上屋顶、树上,遥望远天。很多年后,他在《壮心献给父母之邦》的演讲中讲起自己的童年,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早就知道,在远天的底下,有许多我迟早要去的地方。”

  这一天终于来了。1988年6月,上海的一个文学沙龙上,37岁的余纯顺向文学朋友们宣告:他要在不远的将来把中国这本“大书”全部看完!他说,一个国家好比一本“大书”,每个省份是书的一页,一个人如果只在一个地方生活,等于只看了这本“书”的一页,其实这本“大书”的每一页都相当精彩。

  此话一出,全场愕然。1988年的中国,旅行绝对是个奢侈的字眼,大部分人几乎一辈子都难得离开一次家乡所在的省份,而余纯顺竟然要走遍全国。在场的朋友都不吱声,没有人相信他的设想能够完成,除了他自己。

  这一年的余纯顺,是上海电器成套厂的一名工人,也是上海教育学院的一名毕业生。由于“上山下乡”,他错过了考大学的机会。从安徽农场回到上海工厂后,余纯顺利用业余时间报名夜大,白天上班,晚上听课,夜里11点多回家后还要接着看书,一直到凌晨一两点才睡觉。1986年,他终于顺利通过了上海教育学院中文系的所有本科课程。

  在书本上,他得知阿根廷有个世界上走得最远的人叫托马斯·卡洛斯,托马斯曾用10年的时间走遍五大洲,保持了徒步47988.42公里的行程纪录。儿时迟早要去远天底下的念头再次在他心里冒出,他告诉自己的父亲:“世界上走得最远的人最好是中国人,这个‘破纪录’的任务我要来完成。”

  然而,这样向往远方的余纯顺注定要忽略家庭。或许这也是探险家必须付出的代价,余纯顺的婚姻最终走到了尽头。而此时,他徒步走遍全中国的设想却日渐具体而清晰:

  要在八九年中孤身徒步走完中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要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全部少数民族一个不漏地走访下来的人;要徒步到达中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北端和最南端;徒步走访中国的里程数要达到5万至6万公里,打破托马斯先生保持的纪录;要走遍“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还要一边走一边搜集各种资料,像徐霞客一样,写成一部反映中国当代风貌的游记。

  1988年7月1日,余纯顺背上行囊,义无反顾地出发了。起初,他的经费只能来自家里微薄的积蓄,一路风餐露宿、节衣缩食,有时连续徒步几天只能啃上几口干粮。后来,听说他的故事后,越来越多的陌生人心生敬意,主动帮助这位囊中羞涩却心怀壮志的中年汉子。各地媒体慕名而来,他们在报道中尊称余纯顺为“壮士”,就这样,从东北的长白山到西南的青藏高原,余纯顺徒步中国的“壮士”之名越传越远。

  当时在巴州旅游局工作的彭戈侠,最早就是从报纸上“认识”余纯顺的。他已经忘了报纸的名字,却清晰地记得报道的细节:一位司机在南疆戈壁路遇余纯顺,看他艰难跋涉,便提出捎他一程,余纯顺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他说,自己是徒步中国,坐一次车就前功尽弃了。彭戈侠当时只是对余纯顺有点佩服,没想到,不久后的1996年,他竟成为余纯顺挺进罗布泊的向导之一,并与其有了一段终生难忘的经历。

  见到余纯顺之前,赵子允也从报纸杂志上看过不少他的故事。当他在电话里得知余纯顺要进罗布泊的消息时,余纯顺已经徒步八年,走完了青藏高原全境,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沿途走访了33个少数民族,拍摄了1万多张照片,写下了400多万字的日记,徒步里程数则达42000多公里。

  1996年,徒步旅行,大部分情况都是发达国家的富人所为。而余纯顺除了一颗滚烫的心和一双强健的腿,没有任何高科技的安全设备,几乎一无所有的他就这样走了八年。深深佩服他的赵子允,当天晚上就动身前往巴州首府库尔勒市,他决定了,要助这位远天底下的壮士一臂之力。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7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