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贾母是如何化解经济危机的
张麒
//m.auribault.com 2016-04-19 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 更多

  经济,是万万不可走到“滞涨”这一步的,就如同人不能胡吃海喝到肚子鼓胀如铁的地步。

  《红楼梦》中以锦衣军查抄宁国府为标志,贾府一门的经济危机总爆发。如何化解这场危机,把一干众人引入慈航?是摆在贾府主人面前的迫切课题。化解危局的不是贾政,不是王夫人,也不是王熙凤,而是年逾八旬的贾府人瑞史老太君——贾母她老人家。是她以四两拨千斤的巨大内功,以阅破世事、点破凡尘的巨大智慧和勇气,将摆在贾府出路口的一道障碍成功摆平,其三大举措里的“供给侧”思维仍具有启示意义。

  贾府实行的是“一大二公”的消费模式,其人员上千,食口繁杂,清客满门,日用消费奢靡浮夸且不说,有效供给是常常做不到的。所以,当经济危机出现时,贾母的第一项措施便是“散余资”,散出她毕生积蓄二万两银子。体现了贾母对金钱的态度,以及她对货币供给的超人智慧。贾府的金融好比央行,操控和掌管货币的是贾母(王熙凤只是执行者的角色)。平心而论,贾府往日里的货币政策是宽松的。不是吗?锦衣军上门来抄家时,抄得的银两并不多,也就一万五千两不到。那么,府中的钱到哪里去了呢?胡乱消费,大手大脚是一方面;本身就入不敷出,收支不平衡才是重要的一方面。此外,就是王熙凤用于放债和从事资本运作。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那贾母有意储备了一笔银两就不大为外人知晓,或不能深刻领会其中用意了。先前贾府一直实行的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此时一下子从紧,对分门立户的家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贾母散尽余资,对受到经济危机困扰的大家庭及各房儿孙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此时的贾府需要资本的流动性,这有利于贾府后来的供给侧改革。

  贾母化解经济危机的第二大亮点就是放奴和裁员。而放奴和裁员之后,也不是就要过紧日子,像穷人一样过生活。贾母是不满意府内大管家王熙凤的,“很不该略见些风波就要改了样子”。书中还写到锦衣军抄家前贾母的饮食,当各房照例用“捧盒”送菜来时,贾母很是不高兴:“如今可以把这些蠲了吧”。其实这正是精准消费的生动体现。过去贾府是怎么消费的,人们都清楚:夜宵花酒,茶饭宽松;祭祀花钱如流水,年节大把撒银钱。可采购回来的许多东西,是重复的、低层次的、浪费人力物力的,谈不上“有效消费”。贾探春代理“大管家”之职的几个月里,有一项新政就是蠲了园内(丫鬟小姐)每月二两银子的脂粉头油钱。大观园的丫鬟小姐们每个人都是有多少不等的“月例”银,可府上却要为她们月月采购、置办脂粉化妆品之类的东西。这些小东西也不值多少,但月月领用,多人领用,年复一年,就不是一笔小数目了。况且,这些东西丫鬟小姐们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鸡肋消费”,不属于有效供给。

  此外,贾母在贾府出现经济危机时勇于“去库存”的认知水平和良好心态也值得大书特书。贾府的最大“库存”和“滞涨”在哪里,就是那个花了一百七十多万两银子盖起的、横直“三里半见方”、相当于时下35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园子。当初修这个园子,是为了贾妃元春省亲所用,名曰“省亲别院”,可贾妃就来过一回,住了一晚吧,就一直荒在那儿、撂在那儿。后来贾宝玉、林黛玉等一帮人搬过去住,任他们在那儿折腾。正是这个大观园,连累了贾府,拖垮了贾府,叫贾母她老人家心里那个痛呵,别提了。所以她老人家临终前撂下话:“到底把这园子交了才是呢”。可大观园既然是皇妃娘娘住过,就是皇家财产,是不能随随便便处置的。同时,谁有那么大身家,能买得起这个园子呢?所以,后来的大观园是皇家不收、商家不买,就这么半死不活地“挺”在那儿,尾大不掉。这不能不让我们想起“烂尾楼”、“鬼城”、“煤都霉都”这些个词。经济,是万万不可走到“滞涨”这一步的,就如同人不能胡吃海喝到肚子鼓胀如铁的地步。贾母她老人家是懂得“供给侧”的,她深知:钱变成钢筋混凝土容易,再变回钱就难了!(作者系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