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大人小孩子们都爱钱财,但如果“气不顺”、“心不爽”,也宁可不来,宁可不要那钱。足见“钱”也不是万能的。
钱,历来讨人喜欢。
很多人都有各自亲近钱币的方式:有人喜欢数钱,叠银币,揣摩元宝;有人喜欢听钱哗哗撒落的声音;有人爱咬铜钱、硬币或金子,据说金子似乎有甜味,银子有涩味,等等。
贾府因为是十足的富贵门第,所以主子奴才都有一份优越感,遇到主子外出、遇到投奔来的穷亲戚和外面的穷人,往往都会撒钱的。来府里“打秋风”的刘姥姥就收过贾府的赏钱;贾母到清虚观打平安醮时,见被王熙凤“掌掴”的小道士可怜,便命随行的贾珍“给他几百钱”;秦可卿丧殁那阵子,府上人为治丧下榻铁槛寺,也给守在那边的家奴和村子里的人撒钱。《红楼梦》中记述贾府自贾母而下,主仆们撒钱布施、遍撒经文、广结善缘等诸多情节,无不流露出豪门大户人家经济行为中的自信、自我控制和朴素的利他主义成分。
书中第五十三、五十四回还记载了荣国府除夕祭宗祠时一边看戏一边大把撒钱的场面,那场景十分热闹,十分温馨,也十分有讽喻寓意。
先是祭祀,然后便是下半场——精彩纷呈的戏,什么《八义》、《寻梦》、还有《下书》、《莲花闹》,真叫人耳痒眼馋。尤其府里花钱养的那十二个优伶轮番上场,唱戏的热闹接近尾声时,还要放冲天的烟火,点燃爆豆子般的鞭炮,云蒸霞蔚,氤氲不散,戏台上的人和台下的人一齐笼罩在暖暖的烟霭之中。这时,一如仙间的观音老母一般的史老太君——贾母便命人撒钱了。那可是贾珍、贾琏等贾母的子孙们早早就预备下的满满一“大簸箩的钱”啊,只要听见贾母说“赏”,便能听见满台钱响。“叮咚,豁啷啷”,钱在滚动中撞击,人们争啊,抢啊,埋头捡拾,你推我搡,人人内心里充满了喜悦、感恩、祈福的情愫,一时间贾府满府上下弥漫着欢乐祥和的气息。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这一回的结尾专门交待了两个细节:一个是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族中人来得不齐全。书中写道:“贾母也曾差人去请众族中男女,奈他们或有年迈懒于热闹的,或有家内没有人不便来的,或有疾病淹缠,欲来竟不能来的,或有一等妒富愧贫不来的,甚至于有一等憎畏凤姐之为人而赌气不来的,或有羞口羞脚,不惯见人,不敢来的:因此族众虽多,女客来者只不过贾菌之母娄氏带了贾菌来了,男子只有贾芹,贾芸,贾菖,贾菱四个现是在凤姐麾下办事的来了。”
另一个细节是,府里养的十二个优伶特别会插科打诨、望风挂牌,用现在的话来说,特别会制造快乐。书中写道:“正唱《西楼。楼会》这出将终,于叔夜因赌气去了,那文豹便发科诨道:”你赌气去了,恰好今日正月十五,荣国府中老祖宗家宴,待我骑了这马,赶进去讨些果子吃是要紧的。‘说毕,引的贾母等都笑了。“这两个细节绝非闲笔,内中大有藏掖。先说其一,荣国府元宵节开夜宴、唱大戏、撒赏钱,每年一度,热闹非凡,想必族中之人,无所不知。但即便贾母”差人去请“,却人难到齐。足见荣国府的声望已经在慢慢下跌,大管家王熙凤等叫人忌惮、畏惧,所以尽管”歌舞升平“,却难掩式微之态。其二呢,尽管戏班子里机灵的”鬼头孩子“们会戏外加戏,逢场作戏,那也只是强作欢颜,底气不足。虽然族中大人小孩子们都爱钱财,但如果”气不顺“、”心不爽“,也宁可不来,宁可不要那钱。足见”钱“也不是万能的。贾府的主子们原以为大把撒钱就能够长长久久地粘合众人,凝聚一族,看来世上的事情绝非那么简单。
贾府撒钱的一幕,是喜乐、富足的象征,是府上经年累月、“长篇大套”的纯消费生活中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高潮。可是后来呢?锦衣军上门抄家时,翻箱倒柜,也有金银撒落满地的响声,同时还夹杂着女眷们的哭声和尖利的叫声,一种响声铺排出来的两种氛围,两种声音的鲜明对比真令人寒心。(作者系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研究员)
红楼一梦,醒向何处? | 2014-06-03 |
贾府的茄子和蔡府的包子 | 2014-06-03 |
运用经济学分析清初经济社会发展轨迹 | 2014-06-03 |
王熙凤资本运作的“黑匣子” | 2014-06-03 |
红楼女儿的经济意识 | 2014-06-03 |
不折腾就是贡献 | 2014-06-03 |
不折腾就是贡献 | 2014-06-03 |
不折腾就是贡献 | 2014-06-03 |
不折腾就是贡献 | 2014-06-03 |
不折腾就是贡献 | 2014-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