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从工匠精神连续三年“上会”想到的
徐建华
//m.auribault.com 2018-03-19 来源:中国质量报
分享到: 更多

  3年前,当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出现在全国两会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时,一度引发广泛热议,有媒体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今年,总理再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工匠精神,这已经是工匠精神一词连续3年出现在全国两会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连续3年上全国两会,不得不让人想到,工匠精神是当下我国全力倡导的一种新时代精神。何谓工匠精神,按照比较通俗和通用的理解与说法,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由此可见,工匠精神的实质和核心其实是一种质量精神,是一种追求更高质量的职业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党的十九大报告则提出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并做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历史判断,提出要推行“质量变革”和建设“质量强国”,高质量发展正成为新时代的新要求、新特征,因此,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这样的质量精神,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3年连续上全国两会,还会让人想到弘扬工匠精神体现了一种社会价值导向。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据《吕氏春秋·孟冬纪》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意思是说,要在制造的器物上刻上工匠的名字,如有质量问题,必究其责任,并予以严惩。宋朝时,朱熹对《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但遗憾的是,在当今喜欢追求“短、平、快”社会节奏中,工匠精神的传承并未得以发扬光大。我们高兴地看到,通过这几年的大力宣传,工匠精神现正变得广为人知。一方面,经过全社会的持续发酵,弘扬工匠精神的氛围在全国上下愈发浓厚;另一方面,工匠精神正在成为各行各业的质量精神,成为一种全社会的新价值观。

  连续3年上全国两会,也会让人想到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要求相比,我们对工匠精神的弘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匠精神不会凭空产生,“大国工匠”需要土壤。一方面,要形成良好的工匠产生机制,尤其是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这方面“德国制造”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另一方面,还应当在全社会形成培养工匠和弘扬工匠精神的激励机制,“日本制造”的经验可资借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无论是工匠的诞生还是工匠精神的弘扬,都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因此,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能只在全国两会,更要在日常,这样方能真正建立起弘扬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文化和社会氛围,助力质量强国建设。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