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巴基斯坦学生在参加职业技能比赛。资料图片
巴基斯坦学生在参加职业技能比赛。资料图片
巴基斯坦学生在参加职业技能比赛。资料图片
菲律宾普兰女子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上烹调课。资料图片
我国已同80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正呈现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与此同时,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日益密切,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拓展。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离不开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介绍其中两个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特点的国家,巴基斯坦和菲律宾。巴基斯坦开展合作职业培训,学校与企业联手培养职业人才。菲律宾推行双元制培训模式,把学校和企业作为职业人才培养的两个核心。这些沿线国家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实践值得关注。
巴基斯坦:开展合作职业培训
巴基斯坦历来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巴基斯坦国父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在1947年11月27日的讲话指出:“当前迫切需要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和技术教育,以建立未来的经济生活……但不要忘记我们必须与这个迅速发展的世界展开竞争。我也必须强调,应该更加重视技术与职业教育。”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巴基斯坦修改法律,出台规划,创办更多的职业院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每年有为数众多的不发达地区青年人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职业教育有力改善了民生。2015年3月,巴基斯坦发布《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文件,在政策发布会上,教育与职业培训国务部长恩格尔拉赫曼表示,巴基斯坦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年轻人口的国家之一,如果充分发掘潜力,巴将收获重大的人口红利。他说,巴基斯坦政府已经接受挑战,让年轻人获得更多更好的经济机会。
巴基斯坦政府着力创建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大力推行合作职业培训,旨在促进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和企业在规划和实施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让学校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工作培训有效联系起来,保证学员能学到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相关技能。推行“合作职业培训”的概念是要树立和践行公共和私营部门利益攸关方共享责任的价值观,建立和完善企业参与规划和实施培训课程的机制。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借鉴国外校企合作经验。巴基斯坦与欧盟合作实施职业教育改革项目,项目资金由欧盟、荷兰、德国和挪威提供。在巴基斯坦-欧盟职业教育改革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下,巴基斯坦国家职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开发了一批国家职业能力标准。
巴基斯坦特别注重学习借鉴德国经验,与德国联合实施“德巴培训计划”。受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委托,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具体负责实施该项目。2013年在卡拉奇启动了首批培训项目,有10家跨国公司和2家职业院校参加。2014年,巴基斯坦在拉合尔推广卡拉奇经验,有52家地方企业和3家旁遮普省职业院校参加。到2016年9月,总共有10家职业院校和143家本国和跨国公司在10个专业领域参与“德巴培训计划”。
“德巴培训计划”的特点是以在巴基斯坦的德国企业为依托,推进校企合作。德国驻卡拉奇总领事蒂洛·克林纳博士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德巴培训计划”不仅有利于加强德巴双边经济合作,而且有助于推动巴技能开发体系的转变。在克林纳博士看来,德国双元制的实质是促进产教融合,巴基斯坦可以学习借鉴德国经验,德巴培训计划旨在帮助巴基斯坦构建新的、符合巴国情的教育与培训模式,构建以需求为驱动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该计划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德国体系,而是设计新的适合巴国情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以适应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德国企业具有参与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传统,该计划充分利用德在巴的企业资源,与巴职业院校合作培养技能劳动者和人才。设在卡拉奇的德国巴斯夫公司、宝马、DHL国际快递、林德公司、汉莎货运、默克公司、麦德龙公司、德铁信可、梅赛德斯-奔驰和西门子等德国跨国公司以及一家巴基斯坦汽车有限公司作为接受职业学生的实训企业,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过硬的本领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而阿曼职业培训学院和卡拉奇职业教育学院则是该项目的教育机构。
在试点阶段,项目得到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的资金援助。德国国际合作机构教育项目首席顾问朱莉·利维耶尔博士把“德巴培训计划”视为促进巴基斯坦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劳动力的解决方案。她认为,目前巴基斯坦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联系薄弱,导致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劳动者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力度不够,通过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德巴培训计划为巴基斯坦提供了学习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现代化的机会窗口。
作为校企合作试点学校,安曼职业培训学院和高级职业教育学院开设了企业迫切需要、有就业潜力的14个专业。安曼职业培训学院侧重培养技术工人,开设的专业包括普通电工、电子技师、机械与安装、化学技师、制药技师、焊工、机动车修理等,而高级职业教育学院侧重培养通用职业人才,开设了客户服务、销售、供应链助理和快递业务等专业。校企合作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职业人才。
德巴职业教育合作取得了重要成果,在2011-2016年项目实施的第一阶段,巴基斯坦公布了《2025年职业教育政策与愿景》,提出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政治优先方向,颁布了新的学徒制法,从法律上保障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巴基斯坦不仅重视学习德国经验,还注重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中巴职业教育合作取得重要进展。2017年11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3所高校与巴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旁遮普天津技术大学,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首期设置电气、机械、高级汉语等8个专业,2018年首届招收400名学生,在校学生规模逐步达到2200人。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技术教育与职业培训局局长伊尔凡表示,巴基斯坦青年人口占60%,开发人力资源具有极大潜力,旁遮普天津技术大学的建立将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菲律宾:推行双元制培训模式
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菲律宾历届政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解决青年人失业、劳动力供需不匹配的有效途径。早在20世纪80年代,菲律宾就开始借鉴德国模式,引入了双元制培训模式。1991年,菲律宾在全国推广双元制培训经验。
菲律宾的双元制培训是一种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为目标、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地点交替进行的教育与培训模式,校企密切合作,共担学生的教育与培训责任。通常,在时间上在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占40%,在企业的技能训练和工作体验占60%。按照法律规定,实施双元制培训的企业可以享受税收减免,而且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训享受津贴,标准不低于员工最低工资的75%。
CS服装厂是菲律宾较早探索实施双元制培训、以生产高端衬衫为主的一家服装企业。该厂从1995年引入双元制培训,由具有资质的理论课教师和实训教师授课。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课学习之后,学员要转到实际生产领域去熟悉和学习不同的生产过程。通过了理论和实践考试,将获得一份由国家技术教育与技能开发署和CS服装厂联合签发的毕业证书。绝大部分毕业生在国内找到了缝纫工的工作,有的在国外找到了工作,有些优秀的毕业生走上了企业的关键岗位。马里切尔·玛丽比兰是双元制培训的一名毕业生,也是CS服装厂的雇员。她高中毕业后来到CS服装厂参加了为期一年半的双元制培训,最后被企业录用,成为一名正式员工,至今已在服装厂工作了18年。她从一名缝纫工干起,后来成为一名领班,现在是双元制培训的一名培训教师。双元制培训使她受益匪浅,她说:“双元制培训使我成为一个多技能的人。”作为一名培训教师,她与参加学员分享她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她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CS服装厂生产的高端衬衫成为消费者青睐的知名品牌,得益于双元制培训模式培养出来的大批优秀技术工人。培训总管波西娅·阿里班班说,双元制培训对企业有着很多积极的影响,“对工作质量和产品标准有深刻认识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更加自觉,会生产出更多优质的产品,他们是按时交付优质产品的关键。”通过双元制培训,工人不仅掌握了生产技能,还培养了严谨的工作纪律意识。双元制培训还具有社会效益,总经理康西萨·苏霍夫认为:“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双元制培训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是预防失业、吸毒和青少年犯罪等社会问题的有效战略。”
立法是发展教育的制度性保证,菲律宾通过立法实现双元制培训模式制度化。1994年2月,拉莫斯总统签署《双元制培训法》(共和国7686号法律),标志着菲律宾的职业技术教育走上了立法的轨道,以法律形式将双元制培训模式制度化。
教育立法有力推动了菲律宾双元制培训开展。2015年12月,德国—菲律宾工商协会举行职业教育表彰大会,向一批优秀职业院校颁发职业教育奖。普兰女子职业学校获得德菲工商协会颁发的“职业教育动机奖”。该校与香格里拉饭店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自1993年创办以来,学校培养了数千名毕业生,校企合作密切了教育与就业的联系,提高了技能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匹配度,学生一毕业全部找到了工作。
菲律宾国家科技学院获得“职业教育合作奖”。该校与40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学生在学校学习3个月理论知识,在企业接受为期一年的实训,前后培养了2.4万毕业生。
双元制技术教育学校等一批职业院校获得“职业教育创新奖”。双元制技术教育学校位于卡兰巴市,创办于1982年,是最早实践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学校。学校与企业联合制定培训计划,学制为两年,主要培养机电技术方面的技能人才,与12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校企合作培养出的毕业生本领过硬,就业前景好。工业技术与企业学院是一所高职院校,学制3年,开设工业技术员等专业课程,学校自实施双元制培训以来,为企业培养了2000多名受过良好训练的中级职业人才。
双元制培训吸引力在不断增强。参加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人数从2015年的6.4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7.2万人。菲律宾双元制培训不仅教学生学技能,而且教学生学做人。《双元制培训法》提出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职业人才,要注重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分析和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能达到职业标准要求的操作技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态度,特别是质量意识、纪律意识、诚实、自立和爱国精神。
菲律宾经济学家伯纳多·韦加斯认为,双元制培训的毕业生不仅仅是熟练的技术工人,他们除了掌握了技术技能之外,还具有优良的品德和工作价值观,不仅为提高企业的生产力作出了贡献,而且还成为受人尊敬的社区公民。
(作者:李建忠 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本文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重点课题世界教育发展报告GYB2016003成果。
发挥牵头作用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 2014-01-15 |
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 | 2014-01-15 |
职业教育如何与经济转型“对表” | 2014-01-15 |
构筑人人成才的“立交桥” | 2014-01-15 |
机制创新,职业教育协同育人的关键 | 2014-01-15 |
明确产教融合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责任 | 2014-01-15 |
从“供给侧”视角考虑职教问题 | 2014-01-15 |
中国制造呼唤更多技能人才 | 2014-01-15 |
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启示 | 2014-01-15 |
重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 2014-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