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启示
安然
//m.auribault.com 2017-05-03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前不久,深圳市2017年人才引进业务开始接受申报,一个令不少人感到欣喜的变化是,今年深圳专门为年轻化、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开启“绿灯”,符合一定年龄条件的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类的高级工和技师等,均可享受直接引进政策优惠。这一变化,是当前技能型人才短缺、各地求才若渴的一个缩影。

  无独有偶,目前英国发展中也遇到了职业人才短缺的挑战。为破解技能缺口增大难题,英国提出了通过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现代学徒制发展的途径,培养更多供需匹配的技能人才。这一途径可以为我国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很多启示。

  可以看到,学徒制在英国由来已久,英国学徒制最早可追溯到12世纪初,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可谓底蕴深厚,影响深远。在英国,学徒是接受正规系统培训的正式的企业雇员;学徒一般每周去学院或商业公司学习1天,每周正常工作4天左右;学徒的课程多种多样,有的是为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设计,有的则是为成熟的工人提高技能而设计。

  这种制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让学徒的知识学习与企业岗位培训相结合,更注重“工作体验在做中学”,从而实现“零距离上岗”。无论是企业主导、财政扶持还是框架完善、范围宽广,英国学徒制的精髓就在于让人才的供给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让书本里的知识与企业发展需求对接。

  反观我国,昔日借助人口红利获得快速发展的制造业,如今在转型升级中正遭遇技能技术人才不足的挑战。特别是,复合型技能专才缺口较大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广东佛山顺德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的一项统计就显示,今年春节后该区企业用工缺口中专业技能人才约占四成,需求量同比上升6%,并呈现出由家电、机械等传统制造业,向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转移的趋势。技能人才短缺对加大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更多适合企业发展所需人才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

  为破解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很多地方开展了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和探索。然而很多探索只是学到了学徒制之“形”,未见学徒制之“神”。作为一种外来新事物,现代学徒制在我国一方面需要理念创新,另一方面其发展模式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避免“水土不服”问题。

  从培养模式来看,学徒制的关键是“双重身份、双元育人”,即学徒首先是企业的员工,同时是职业院校的学员,如何实现“双重身份”依然面临制度障碍。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支持力度,促进校企双方合作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根据市场需求制定职业教育的课程和培养计划,通过改革加大“适销对路”人才的供给。其中,如何提升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

  要使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落地生根,需要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由院校主导模式逐步向企业主导模式转变,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出台新的招生录取政策,将自主招生的对象面向具备相应技能标准和学历条件的企业员工,从而突破现代学徒制的制度障碍。此外,还要在“融合”和“跨界”的理念上有所创新,突破企业、院校的界限和藩篱,让更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助力我国的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