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敢“吃螃蟹” 坚持一线工作
出身航天世家的徐立平一直坚持药面整形一线工作,他总和同事们说工作虽然危险,但总得有人去干。工作30年,徐立平已记不清钻了多少次火药堆了,只是自己成为了打开发动机壳后第一个去“吃螃蟹”的人。
“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精度误差要求0.5毫米或0.2毫米。我们每一刀铲下去,铲少了会加大工作量,就有可能迟缓工期,铲多了就可能造成产品报废。”徐立平说。如今,凭着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徐立平苦钻善学,归纳出了“用力均、力度小、厚度小”九字操作规范,练就了仅用手摸一下就能雕刻出符合设计要求药面的绝活,雕刻的精度不超过0.2毫米。
“生命就在我们手里的这把整形刀上,因为这刀一旦挖得不好,摩擦过度或者碰到哪个地方,一旦发生燃烧事故,连一丁点逃生的机会都没有。”徐立平向记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
锐意创新 精益求精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根据各种类型药面的整形要求发明设计了3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获得陕西国防科技工业职工创新奖。
其中,以水果削皮机为灵感设计的半自动整形专用刀具,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这种刀具每工作一次就能计算出切削的重量,可以实现一次整形到位,还使以往需要数次称量切削余量也缩减为一次。之后,大家针对该批量型号产品的特点,配套设计加工了专用整形平台,称量、整形、校准工作一气呵成。班组不用再集中组织人员大批量、高强度地集中搬运,单个产品的整形效率提高了50%。操作安全可靠性和质量稳定性也得到了有力保证。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先进的数控整形技术逐步进入药面整形工序的视野。2005年已经是整形组组长的徐立平,全力以赴投入到工厂首台整形机的安装、调试和实验过程中。
通过研究整形机的安全装置,他提出改装吸屑装置、加装连锁装置等20余项改造建议,完善了设备的安全保障系统。设备验收之后,他又承担起最核心的整形程序编制任务,只有中专文化的他,毕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一开始,别说写代码,就连认代码符号,徐立平都靠的是死记硬背。就这样,白天他蹲在整形机边反复琢磨,晚上更是通宵达旦地计算各项参数,最终用一个多月时间完成了某型号发动机整形参数的编写,并针对其特殊型面设计了专用刀具。
最终,随着设备运转,规整的整形端面逐渐出现在远程监控的显示器上,仅用十几分钟,一发产品的整形任务就顺利完成了。经过不懈努力,他逐步摸索出适用于各种燃速推进剂的整形参数,并针对特殊型面设计了专用整形刀具,填补了行业空白。
“既然机械无法代替人工整形药面,那为什么还要下大力气去研发设备学习编程呢?”徐立平这样回答记者:“使用机械设备用于推进剂药面修整,不仅减少了操作者的强度,更重要的是能减少操作者与推进剂面对面的危险,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在徐立平的带领下,班组先后完成了30多项技术革新,数十种导弹发动机数控整形技术应用,编写了《整形机培训教材》等多份材料,班组80%以上的型号整形实现了远程操作。由他培养的七名徒弟中,两人已分别担任重点班组长,两名成为国家级技师,其他均为班组生产骨干。
在徐立平班组车间办公室墙上贴着“刀锋”和“匠心”四个大字,以及“刀刀保精细,丝丝系安全;抬望航天梦,俯刻匠人心”四句话。在徐立平看来,工匠精神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徐立平的同事认为,“徐立平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他那将岗位融入血液的执著精神和专注的品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雷婷)
军工匠人为国铸剑:在导弹火箭上雕刻火药(... | 2015-11-11 |
徐立平:雕刻精度不超过0.2毫米 | 2015-11-11 |
徐立平:雕刻火药的勇者 | 2015-11-11 |
航天四院徐立平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 | 2015-11-11 |
徐立平事迹在安福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 | 2015-11-11 |
“大国工匠”徐立平(图) | 2015-11-11 |
“池一刀”传奇:在航天火药上雕刻,生命系... | 2015-11-11 |
中国航天人徐立平:在导弹和火箭上雕刻火药... | 2015-11-11 |
徐立平:卅年刀尖舞 为国铸长剑 | 2015-11-11 |
徐立平:雕刻火药一把刀(图) | 2015-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