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时代先锋】卅年刀尖舞 为国铸长剑
——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大国工匠”徐立平
中工网记者 毛浓曦
3月21日,西安春寒料峭。嫩黄的迎春花、不知名的小花野草,给航天科技四院7416厂三车间药面整形组周围的重重小山丘披上生机。
“哇,你们在花园里工作!”造访者无不惊喜。“那是防爆墙……”刹那间,空气中多了一份凝重。
这是一种刀尖上的工作。组长徐立平就在这里朝朝暮暮30年,用汗水和智慧、勇气和毅力,为国铸剑——给导弹、火箭的火药“做手术”。
“最近正在学习机械整形,它对批量、简单的整形效率很高,但细微之处、复杂整形还得靠手工。”说话间,徐立平那双灵巧而有力的手随之翻动起来。
刀尖上的舞者
火药需要整形?是的。导弹、火箭飞行靠的是装满燃料的柱体即火箭发动机控制燃烧产生的动力。航天科技四院生产的发动机用的是固体燃料,刚灌入时为糊状,固化后形成一个自然的平面,这个平面必须铲除多余的部分,经过细致入微的修整,达到特定尺寸、形状和平滑度,以保证精准燃烧、推动弹箭准确飞行。
徐立平就是为这个药面整形的人。
第一面,火药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那是1987年,他技校毕业刚参加工作,脑子里还装着制造导弹、火箭的英武,师傅带他去看废药销毁。“一小堆不起眼的废药,放在专门的地方,远远点火,轰地一下,声音很大,火光很亮,我被震撼住了。”
师傅用这种方式来警告他跟火药打交道有多么危险。进一步了解,徐立平才知道这个工作本身就是个危险,时时处处、毫厘之间都绝对不能马虎。“火药韧性很强,有点像橡胶,里面含有粗糙的颗粒,整形是用金属刀具切削,必须防止与金属外壳碰撞、摩擦,就连刀与火药的摩擦都要小心翼翼,一个火星甚至静电都后果不堪设想。”
不光是生命安全要求慎之又慎,生产的不可逆也决定了整形时必须如履薄冰。“因为药与药之间不能有缝隙,否则火药不能按照预定走向燃烧,发动机就很有可能偏离轨道乃至爆炸。这就要求修到最后的面必须刀刀一步到位,哪怕有一刀铲过了整个药都得报废。”
手中刀艺系着生命,这根弦从此始终紧绷在徐立平的脑海中。为了练好手、用好刀,他在模拟的橡胶小试件上反复练习。随着试件平整度越来越高,手上的感觉也越来越细,他终于找到了“唯我”的作业状态。回头一看,已过去一年,练坏的刀具超过30把。
有天晚上,他跟着师傅来到生产车间的地坑里。师傅淡淡地说了一句:“今天你上吧。”这可是真家伙!之前要么是在小件上练,要么是站在旁边看师傅修。师傅这句话,他期待已久。经年磨刀一朝试,这让他兴奋;长长的柱体装满火药不怒自威,又让他紧张。他屏住呼吸,一刀下去,锋利的钢刀平稳地推过,薄薄的废料在刃前卷起,光滑的药面一点一点连成了片。铲到药面接近划线时,一直在旁盯着看的师傅说:“还行。”粗整形过关。
然后,继续练习、磨刀、粗整形。又一年过去,细整形过关,徐立平成为一名真正的“药面修理工”。
不过,火药整形这一特殊工种,出师后并不能一劳永逸。“我们三天不干就手生,手上没了感觉,就干不了。所以,要么在干活,要么在为干活做准备,就是练手和磨刀。”
30年来,徐立平就一直在重复这样的工作。在别人眼里,何其枯燥,他却说,修理东西嘛,挺有意思的;别人觉得何其危险,他说,是很危险,但掌握了规律和技能,它又是安全的。
现在,徐立平的那双匠人巧手,能够凭手感把药面整形的误差,从允许的0.5毫米提高到0.2毫米。就是说,他一刀下去,可以铲出一张纸来。经他手整形的产品,保持了100%的合格率。
在国家大阅兵中展示的战略导弹等国之重器,有他的手艺。而他最得意的,是神舟系列飞船逃逸舱的发动机,药面整形全出自他和工友的双手。“不过,每次观看神舟飞船的发射,都有一点怪怪的紧张,既担心它派上用场(意味着发射失败),又有一丝遗憾它没派上用场。”他说。
湖北劫持学生案换人质镇干部王林华:遭歹徒... | 2014-06-11 |
“刀尖上的好老师、好书记”,超赞! | 2014-06-11 |
邓醒群:警营诗人的别样人生 | 2014-06-11 |
王开学:边境线上的扫雷人(图) | 2014-06-11 |
陈冰威:刀尖上的“舞者”(图) | 2014-06-11 |
张奇:“文秀才”精彩变身“武状元”(图) | 2014-06-11 |
张奇:“文秀才”变“武状元”练瞄准6分钟... | 2014-06-11 |
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张超训练中牺牲(图) | 2014-06-11 |
“池一刀”传奇:在航天火药上雕刻,生命系... | 2014-06-11 |
感受劳动美 托起中国梦 | 2014-0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