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小川哲男:丰田加码混合动力技术

//m.auribault.com 2016-05-04 08:06:00 来源:经济观察网 

  经历车市起起伏伏的丰田在中国市场频频发力且锐度十足,毫无疑问,看家技术混合动力“双擎”正在成为丰田当下最锐利的武器。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5年10月底丰田推出卡罗拉双擎和雷凌双擎以来,这两款混合动力国产汽车的累计销量已经接近了3.2万辆。“按(丰田)此前计划,这两款新车的月销量总目标是5000辆,但现在仅一款的月均销量就逼近5000辆。”丰田相关人士透露。

  对此,丰田汽车公司常务、中国副本部长、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小川哲男深知,正是混合动力技术的提前布局以及高性价比的定价策略才能 实现这样的市场表现。的确,经过十几年的沉淀,丰田的产品一直推陈出新,在中国市场将“双擎”技术的混合动力系统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由此“双擎”产品成功 进入主流中级车实际成交价格带。

  可是对于小川哲男而言,接下来的难题在于怎么进一步提升“双擎”武器的锐度并在市场中形成最大且持续的“攻击力”。如何在车市中助力“双擎”再向前一步,是小川哲男及其管理团队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丰田已经给出了答案,在此次北京车展上丰田宣布 2018年PHEV将正式进入中国,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版卡罗拉、雷凌也即将投放中国市场。在这两款畅销又走量的中级车型上推出混合动力版和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版后,丰田的“双擎力”将实现最大限度的发挥。

  “我们希望以开发混合动力作为积累技术的基础,来推进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的开发。所以也非常希望大家能够期待我们将于2018年导入的这款丰田 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车。未来两年之内,我们需要做供应链生产和开发等方面的准备。”小川哲男首次对外界阐述了丰田对于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的思路。

  当下正是丰田最好的时机,不管是走在行业前沿并深耕混动多年的国际巨头丰田,还是国内纷纷加码混动技术的吉利、广汽、江淮等自主品牌,甚至于国内政府层面也正在意识到发展混合动力技术的重要性,对混动车型的政策支持也进入研讨的阶段。

  对此,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也强调,“丰田认为,卡罗拉、雷凌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版,其销量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版卡罗拉、雷凌这两款车是专为中国生产,专门在中国市场应用的。”

  专访

  经济观察报:近期无人驾驶技术的热度很高,请问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另外丰田的无人驾驶车将在什么时候来到中国亮相?

  小川哲男:关于无人驾驶的问题,这个跟社会整体的配合是密切相关的。在面向未来的无人驾驶技术上,我们也做过相应的准备,而且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 阶段都会进行相应的技术开发。首先我们会从辅助驾驶员驾驶这个阶段开始。目前,丰田已经在美国西海岸成立了TRI研发人工智能的公司,而且丰田与众多IT 行业的企业也已经开始了接触以及展开合作,我们相信未来肯定很快就能够具备实现自动驾驶的条件。

  经济观察报:丰田宣布2018年PHEV将正式进入中国,时间计划上是怎么考虑的?

  小川哲男:关于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有各种各样的不同分类,对于丰田来讲,我们希望以开发混合动力作为积累技术的基础,来推进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技术 的开发。2018年导入的这款丰田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车非常值得大家期待。未来两年之内,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做供应链生产,以及开发等方面的准备。

  董长征:我们所提供的PHEV一定是品质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都是非常领先的成熟技术。因为有混合动力的基础,借助外插充电的功能,使得原有混合动力产品的能耗进一步降低,这将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也会符合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政策。

  经济观察报:丰田有没有计划把氢燃料电池车引进中国?

  小川哲男:我们会密切跟进全球范围内整体构建“氢能源社会”的步伐,不断加强推广和普及氢燃料电池车。关于氢燃料电池车引进中国的问题,我们会结合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的情况加以探讨。

  经济观察报:现在卡罗拉双擎和雷凌双擎销量不错,是不是可以说丰田进入新的阶段了?另外有没有一个时间表,丰田的节能新能源车跟传统动力车的销量实现对等?

  董长征:混合动力技术是丰田的核心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是丰田30年以后的核心竞争力。就混合动力目前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以及在全球市场上被接受 的程度,我认为混合动力未来的前景会越来越好。正因为是被用户接受,也正因为它是丰田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未来我们会不断推出新的混合动力车。

编辑: 段思瑶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