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汽—大众没有止境的质量能力提升
"质量至上"一直是一汽-大众的座右铭。成立25年来,一汽-大众整车产销累计超过1300万辆,如今,在中国道路上驰骋的汽车中,每十辆中就有一辆出自一汽-大众,每天有近5000位消费者选择一汽-大众的产品,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消费者对这个企业的信赖,对其产品的信赖。“创享高品质”这是一汽—大众除产品品牌之外着力打造的企业品牌,而永无止境的质量提升一直是支撑一汽—大众“高品质”最关键的要素。
质量跃升:集团化供应商的三年之约
2016年11月下旬,一汽—大众质量提升之旅媒体记者到达位于象山的华翔山庄时,宁波华翔的高层管理者们清楚地记得,2014年,宁波华翔为一汽-大众直接供应零部件的生产场地共14家,其中A级供应商数量6家,B级供应商数量7家,C级供应商数量1家,距离一汽-大众集团客户质量能力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同年7月18日,一汽-大众与宁波华翔签订了《质量能力提升意向书》,意向书中明确了宁波华翔质量能力提升的目标:2016年底A级供应商数量由6家增加到10家(A级供应商比例达到71%),C级供应商为0家——“我们完成《一汽-大众与供应商质量保证协议》所规定的质量绩效目标。”
对宁波华翔来说,三年的质量提升绝不仅仅是B升A,更重要的是从内在上来改变整个质量水平,真正达到客户的质量标准,他们以现场保市场,以全员的工作质量保产品质量,通过自动化设备的改善,工装的改善,人员能力的提升,以及质量体系文件和标准的制定,生产模式的改善,促使企业从量变到质变,最终体现在实物质量提升上来。“坦率地说,我们真正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在成长。”华翔电子董事长周晓峰说。
另一个集团化供应商——一汽富晟集团中共有16家为一汽—大众供货的企业,2014年时,有5家供应商是A级,B+级是10还有1家是B-。通过这两年多的改善,现在已经有12家成为A级供应商,A级比例已经由31%的提高到75%!一汽—大众与一汽富晟的质量提升计划启动于2014年10月,从启动会开始,到工作计划的制定到每一个整改的时间节点,一汽富晟都有完整的记录,不断地回顾、夯实、积累,及时地进行优秀案例的梳理,各家相互交流。把一汽富晟与天纳克、李尔等优秀企业合资中好的经验拿出来分享,大家相互借鉴,共同提升——这正是一汽—大众要在集团化供应商中开展质量提升工作的出发点。
持续改善:发自内心的提升意愿
目前, 一汽—大众的供应商已经达到670家,而且还要以每年40家左右的速度在增加。一汽—大众提出A级供应商每年要提升0.5%,——随着基数的不断扩大,实际上每年0.5%的增长压力是非常大的,而且,从B升到A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没有两三年的时间是提升不上来的。在一汽—大众供应链上,目前包括三家以上供货企业的集团化的供应商已经有16个,这16个集团化供应商中包含124家一汽—大众的供应商,占到一汽—大众全部供应商的18%。通过对集团化供应商的提升,就能集中资源,比较容易形成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共同进步,这是一汽—大众启动集团化供应商质量提升计划的初衷。
过去两年,一汽—大众公司给富晟集团输入了大量的专项的培训,使富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仅在今年,一汽—大众公司帮助一汽富晟做的专项的提升,总共涉及到45个项目,186人。“特别是对几家今年升A的企业在做审核数据方面的培训活动,给了我们特别大的支持。”
在质量提升过程中,一汽富晟集团的投入也是巨大的,他们认为,跟上与一汽—大众同步发展的步伐,从提升质量的角度来讲,必要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像检测的设备的投入、机器人的投入,使得整个质量能力有了硬件的保证,这对整个企业未来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整个质量能力强了,才有可能去拿到新项目、新产品,才可能让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下一步的目标,是通过质量提升,把剩下的4 家企业都努力升为A级,使整个一汽富晟成为A级集团供应商。
质量的改善和提升,质量体制的转变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有投入,要有资金的支持。华翔也一样,三年来,宁波华翔累计在质量改善和质量系统的提升方面,在培训中心、培训道场和员工互动活动、供应链互动活动,整个的实物质量改善方面累计投入了2.8亿。改善性的资产的投入也取得了阶段性的经济效益,促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失败成本不断下降,改善性的投入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华翔集团旗下的宁波华众,在质量提升活动期间,四个工厂合计投入技改费用达 2000 多万元,其中单项投入超过50万的技术、质量改善项目有12个,合计金额为1100多万,占总技改投入的一半以上。目前正在进行的精益生产项目,单咨询服务投入就在200万以上。对此,他们的体会是:提高自动化程度,不仅提升效率和质量稳定性,还能降低直接人工成本和手工作业,可持续节约制造成本,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一汽—大众外保部张宝林部长坦言,当初一汽—大众启动质量提升活动的时候,还是有很多担心的。因为质量提升一定要付出很大的成本,但是现在看来,所有的这些付出回报跟着就来了。“我们这三年的工作没有白做,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达成了我们的目标。制造业的升级也非常快,未来对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些在我们的供应商集团中都体现的非常好,说明我们整个供应链确实是在不断地提升。”
“1.3工厂”:佛山分公司的质量样本
对于一汽—大众而言,几大生产基地生产过程中的高品质追求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近日,记者随质量之旅的媒体团再次走进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时,最突出的“新意”就是整个企业到处是“创建1.3工厂”的浓浓氛围。
什么是“1.3工厂”?,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总经理陈大鹏介绍说:就是奥迪特评审达到1.3。一汽—大众—公司采用的是德国大众的一个质量评价体系,它的质量评价的标准,就是用奥迪特的分值来评价整车的质量,零部件的质量,总成的质量,外购件的质量。德国大众有一套评价的标准,就是什么样的缺陷,什么样的抱怨,是什么样的分值。这个分值数越小越好,一般现在康采恩集团内的各个车型,奥迪特分值一般是在1.5左右,数值越小越好。达到1.3,就是属于上游水平,就表明整车质量是高水平的。这是奥迪特评审员们一个专业的评定。
这样的质量水准对这样一个由新团队、新工厂、新产品、新生产线组成的佛山工厂来说实属不易。在汽车行业上,为了保险起见,一般是在成熟的生产线干新产品,如果是新的生产线就要干成熟的产品、用成熟的员工。而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却“违背常规”:新团队、新工厂、新产品、新生产线——并且还创造了一条生产线上干两个品牌的车,干四个截然不同的车型、30万辆车。这个生产组织难度之大,工艺之复杂,工装之多,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单纯就模具这一块,单一车型可能20套模具,我们的模具要达到87套甚至到90套,它的生产组织难度,质量控制难度,还有对人员素质的要求都不言而喻。
可以说,全体员工技能的高强度培训是佛山这个全新工厂取得骄人的关键因素之一。三年多的发展中,他们在人员素质提升上有目共睹。最初建厂的时候,佛山分公司提出5+2(5天工作加2天培训)、白+黑(白天工作加黑天培训),培训覆盖从操作工到班组长到主管等各层面,坚持不懈的培训让每一层级的员工都得到快速的成长。他们及时编写员工现场改善成果、质量手册等等各种实用的培训教材、亮点汇编、案例剖析……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几年来,在参加一汽—大众乃至集团公司的技能大赛中,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的参赛选手的成绩一年比一年抢眼:2015年在一汽—大众磨修工大赛中,前4名都是佛山分公司的,今年他们更是在全集团公司磨修工大赛中一举包揽金银牌。还有员工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气神儿,总装车间生产线做到全员上岗不带手机就足以令人对这支队伍刮目相看。
正是有了这样底气,他们才在今年提出“全员创建1.3工厂”,并且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年7月份和8月份佛山工厂生产的高尔夫车在全大众集团在世界各地生产的60多个车型奥迪特评审中排名第一;10月份,他们的奥迪A3,又拿一个世界冠军!
“我们实际还没有完全在数值上稳定地达到1.3的水平。创建1.3工厂是我们的一个理念,更是我们全员努力的一个目标——不是单一品牌车型的1.3工厂,是全系列车型的1.3工厂。”陈大鹏说。
质量至上:全员全体系的高度共识
在一汽—大众25年的企业发展中,“质量至上”早已得到全员的高度认同和贯彻执行,在他们看来:质量是一种能力,质量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文化。一汽—大众质保部总监隋忠剑说:全过程的质量管控体系,严格的和统一的质量标准,先进的生产改革设备和专业的质量工作团队,这是我们完全具备和驾驭公司成长的质量能力。同时质量是一种态度,我们对质量标准制定的非常严格,大家可能对自己在主机厂和市场的表现也都是清楚的,大家也都知道哪些指标是必须达到的。质量是一种责任,是对用户的一种责任,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质量还是一种文化,在质量文化中,一汽—大众特别强调一点就叫做“对细节的热爱”,让一汽—大众的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参与生产的人员都要养成一种习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看待细节。“这几年随着质量文化的推进,我们在质量意识上下得工夫比较大,目前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汽—大众的成功离不开始终如一的对高品质的追求,他们把质量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整个质量体系伴随着一汽—大众的发展不断成长、完善。毫无疑问,成立25年来,一汽—大众对质保体系的投入是巨大的。质保部从成立时的30人,扩大到目前的2465人,有“亚洲第一大部”之称,其中仅外保部就有340人,质量工程师超过300人,这么庞大的外协件工程师队伍,在国内都是绝无仅有的。目的就是要为一汽—大众至关重要的供应链打造一个全员全过程的一个质量保证体系。
对供应商培训上更是舍得投入。一汽—大众每年给供应商培训人次4000到5000人次,今年的培训共培训128场,几乎每两天就有一次培训,培训的内容涵盖从技术到管理方方面面,仅在对供应商培训本身的费用每年就在200万左右,对供应商来说,一汽—大众提供的培训是免费的——因为一汽—大众知道,产品的高品质与供应商息息相关。为了方便不同地区供应商就近参加培训,一汽—大众还把培训地点分别设在供应商比较集中的长春、成都、佛山和上海四地,最大限度地为供应商提供时间上的便利,并且降低供应商的旅差成本。“在对供应商的培训上,一汽—大众是最有责任心、最舍得花钱的企业。”受益匪浅的供应商们无不交口称赞。
在一汽—大众看来,质量的提升是没有终点的,供应商的质量能力与一汽—大众的产品质量、与一汽—大众追求的高品质紧密相连,所以需要坚持不懈地帮助他们“持续改进”。他们希望为做强中国的零部件业尽到一汽—大众的一份责任的——因为只有零部件强了,自主的汽车才能真正强起来,从而支撑中国自主汽车工业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