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20000、80000,这是我国2012年前、2013年、2014年新能源汽车增长的3组数据。从0到80000,短短的几年中,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谓迅猛,到2014年,真正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元年。我们在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兴奋的同时,也要不得不面对电池、技术、基础建设等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发展瓶颈难题。
在1月13日举办的为期两天的“首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来自国内外500多业位业内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围绕当前电动汽车领域的热点及焦点问题展开了热烈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发展电动汽车已经成为重要国策,电动汽车的发展不仅仅是汽车产业自己的大事,它涉及能源、交通模式、商业模式、城市规划、基础设施、车联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多领域,是一个系统工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应该以互联网思维,构建一个良好的产业循环发展的生态链。
发展:仅靠政策补贴是不够的
“新能源汽车在发展初期需要财政支持,这对其发展十分重要的”,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曾晓安在论坛上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财政部在财政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框架已经搭建完成,支持范围已经涵盖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消费的等各个环节,未来,财政部将继续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创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
据曾晓安透露,未来财政部将从5方面继续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首先,将尽快发布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的财政支持政策。2016年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财政支持政策方案公示期很快就会到期,财政部将组织相关专家根据收集意见修改完善,将尽快发布。第二,将加快城市公交车油价补贴政策改革进程。目前,已制定具体方案,待批准后尽快组织实施。据宇通客车总工程师李高鹏透露,该政策的内容有可能是,减少传统汽、柴油公交车的补贴,将之转向新能源公交车的补贴上,以提升新能源公交车的市场比重。第三,加快充电设施建设,鼓励对新型充电设施和装备的研发支持。为此,地方充电设施建设将作为下一步四部委考核的重要内容,以补齐目前电动车发展的短板。第四,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技术创新,争取更多产品投入市场。第五,加强考核指导,对近两年的示范工作做深入督察,并对新入围城市组织专家交流。
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600亿元的新能源基金。论坛上,有专家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能只指望国家财政补贴,更不能形成有多少补助干多少活的现状。未来提升产业化根本出路还是靠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降低成本。
充电设施:发展速度跑不过电动车
就在论坛刚刚结束的第二天,1月15日,国内首个高速公路跨城际快充网络——京沪高速快充网络全线贯通。让时速不是很高,且续航里程不足的电动汽车上高速?全长1262公里的京沪高速,全程下来需要充电6到7次。对此,与会代表钟师指出,这是高大上的地方形象工程。
据了解,截止到2014年年底,中国已经生产各类新能源汽车11.9万辆,而又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充换电站只有506个,充电桩7.37万多个,这与11.9万辆新能源汽车相比远远不够,有些力不从心。有专家指出,中国的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跑不过电动汽车的发展。
在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家吴敬琏也尖锐地指出:“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支持创新科技和新兴产业发展上花钱不少,但效率不高。”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童光毅认为目前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缓慢有3个原因:首先是人们对电动汽车的认识不到位。他说,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电动汽车有前途而且会很快发展起来,所以导致了电动车和基础设施制造商非常谨慎。另外,目前充电设施的发展思路尚不清晰,电动车到底是换电还是充电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很大争论。第三,政策不协调,上下游不协调,标准不协调,也是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童光毅表示。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指出,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充电设施问题成为消费者不敢购买的主要阻碍。“这不是用户的错,也不是技术路线的错,是政府应该把充电设施建好”,他说,要解决基础设施问题,就要改变思路,别搞那些高大上,要搞一些小的普及型的低成本这些东西。把现有的资金实实在在地花在老百姓身上。他建议要加快公共充电网络建设,改变公共充电桩建设思路。明确个人充电桩流程和规范,出台国家规范要求物业部门不能拒绝安装充电桩。另外,制定充电桩报装规范并引入充电桩认证制度。
作为各级政府应该怎么实实在在地做好充电基础建设?童光毅在1月14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基础设施建设分论坛上透露,据能源局预测,按照规划到2020年电动车会由现在的10万辆增加到500万辆,增长速度是50倍;集中式的充换电站从现在的593座增长到1.2万座,大概是30倍,分散式充电桩到2020年达到450万个,增长100倍。当务之急是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作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规划负责机构,针对当前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未来国家能源局首先会尽可能把握充电汽车的发展模式,对于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发展方式。比如对公交和一些专用车辆使用换电的方式,而对私营的车辆或者是家庭用车使用充电桩的方式。实际上只要是让每一个车库里面,都装上充电桩,只是把电线稍微加粗一点就可以解决问题。此外,可以考虑把现在的加油站适当改造。二是调动各方力量实现协同发展,将充电设施纳入各地方新能源汽车推广实施方案的过程中,进行统筹考虑。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说,电动汽车发展各方面的力量已经形成,力度在不断加大。能源局将会把充电设施的发展规划做好,并协调城建、国土、财政等一系列的各方力量共同支持。尽快建立起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机制,理顺相关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流程,完善技术标准。
“我们先从标准出发,创新管理机制,有效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共同配合,将充电设施的运营模式进行创新,同时为社会资本创造条件,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集合充电设施市场的巨大潜力,将新的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引入充电站建设和运营中来。”童光毅最后强调。
电池:决定新能源车能走多远
之前,很多人都认为,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慢拖了电动汽车发展的后腿。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在1月14日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动力电池的现状与发展的专题论坛上指出,新能源汽车能走多远,最终取决于动力电池,谁掌握了动力电池关键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动权。2015年,将加强电池新体系部署。
去年12月,丰田的燃料电池汽车Mirai(未来)正式上市,其电堆寿命已经达到5000小时,整车价格降至30多万元。而我国尽管具有发展燃料电池的优势,但因为燃料电池汽车前景尚不清晰,所以导致国内企业研发燃料电池积极性不高,和国外在技术上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据了解,我国动力电池的生产并不是最多的,当前要发展和完善比较成熟的锂离子电池,要加强电池新体系的部署。目前我国单体电池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做成电池包之后,性能就会大打折扣。而且我国与国际水平在电池控制、存储技术和系统集成上仍存在较大差距。
更不乐观的是,目前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总体小散乱,多数产能不达标的现状。张相木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电池新体系部署。坚持执行《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加强汽车动力蓄电池产品监管,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据悉,去年10月28日工信部就《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公开向社会征集意见。该规范明确了动力电池企业基本要求、生产条件要求、技术能力要求、产品要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条件。其中,企业基本要求中,规范条件对企业产能的要求值得关注,系统生产企业年产能不低于10000套或2亿千瓦时。
标准和技术:接受新挑战
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上,无论是热情还是政策都很到位。两天的论坛上,很多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目前新能源车的发展更多的挑战还是来自标准和技术,据了解,我们目前电动汽车包括整车、系统、接口、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标准只有78项,这与庞大的产业发展远远满足不了。专家呼吁未来行业仍需要加强标准体系的制定,如充电系统、充电桩及零部件标准等还需要具体落实很多技术细节。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论坛上表示,下一步要建立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强新能源汽车产品一致性监管,运用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建立国家统一的远程监控平台。建立产品质量抽样检测制度,明确处罚措施。科技部部长万钢也指出,未来要进一步完善标准,健全法规严格监管,破除体制的障碍。建立一个开放统一有序的市场环境各类电动汽车,只要符合国家标准,能够保证应用安全,能够实现清洁环保,都应该给它以发展的空间,使它可以进入市场。
充电设施建设企业、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晓霞建议,电动汽车行业应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并加强标准的引导作用。比如,对进入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或充电设施,要加强对标准的适配,提倡资源共用,减少重复建设。廖晓霞还建议,应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创新技术应用,尤其是对未来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技术,如车辆淘汰电池的梯次利用、碳账户和充电账户的绑定等,考虑其初期建设投入和后期利用效率,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新能源客车:每年将新增5万辆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公交客车做起。在1月14日,首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分论坛上,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运输司司长刘小明透露,交通运输部,将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编制城市客运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纳入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中,明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目标、技术路线、重点任务和配套政策。
据悉,未来5年,交通运输部将力争全国城市客运行业每年新增新能源汽车5万辆,到2020年前,使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初具规模。
刘小明介绍,受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基础设施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等因素制约,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客运行业的推广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新能源汽车技术存在瓶颈,产品性能仍不能适应城市客运运营需要,同时,由于配套设施较为滞后,总量和结构上仍不能满足城市客运运营需要。
目前客运企业对新能源车辆使用积极性不高,车辆实际运营效果不佳。对于新能源客运车辆的运营、维修、电池回收等使用环节,目前尚未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新能源汽车全寿命成本没有优势,电池维护和更换费用昂贵。
刘小明表示,目前交通运输部密切关注新能源车辆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确定推广应用的技术路线,积极推动出台新能源公交在使用环节的扶持政策,引导企业互动选择、更多使用新能源汽车。(记者 王 辉)
京ICP证100580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本站地图|投稿邮箱|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