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车云网:滴滴代驾有什么野心?

//m.auribault.com 2015-09-09 02:32:17 来源:车云网 

  对行业再改造的滴滴代驾,代表着滴滴快的什么样的野心?

  日峰值订单50万、月订单达650万。8月28日,滴滴代驾上线一个月之际,交出了这样一张成绩单。并且,这张成绩单背后,是近30万的代驾司机和超过160个城市的服务覆盖。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在同样的时间段,e代驾宣布日峰值订单超40万,也就是说,单纯从日峰值订单来说,刚刚起步的滴滴代驾,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在该领域耕耘多年的e代驾。

  是什么样的具体玩法让滴滴代驾的迅猛发展呢?这个新玩家又有着什么样的差异化优势呢?未来的滴滴代驾将在滴滴快的体系里担任什么角色呢?

  对代驾业的三大再改造

  在滴滴代驾出现之前,e代驾无疑是整个行业的模板,通过开创了“司机众筹+LBS+O2O+强地推”的互联网代驾模式,对传统代驾行业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造。因此,滴滴代驾希望赢得用户和市场,就必须在e代驾现有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优化,完成二次改造。

  滴滴代驾事业部总经理付强

  在接受车云菌的独家专访时,滴滴代驾事业部总经理付强认为,滴滴代驾对现有代驾模式的改造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签署劳务合同的代驾司机体系

  在传统代驾中,代驾司机一直都是各自为战,为自己负责,这也是传统代驾行业的隐患所在。即便是对传统代驾行业进行互联网改造的e代驾,在司机环节的做法是签署合作协议并让司机获得更多的收益,从传统的五五开(信息提供方提成50%,司机50%)到现在司机和信息平台的八二开(司机80%,信息平台20%),并由信息平台方提供相应的车和车主的保障。但是这种合作协议仍然有一定的缺陷,代驾司机和公司之间并非雇员和雇主的关系。

  对此,滴滴代驾平台都是通过与专业劳务公司合作,劳务公司与司机签订正规劳务合同并提供服务。也就是说,滴滴代驾平台上的代驾司机是有着一份合同的“正职”而不是兼职,代驾司机与滴滴代驾合作的劳务公司就存在雇员和雇主的关系。

  这种关系的转变,一方面可以由滴滴代驾合作的劳务公司为代驾司机提供了雇主责任险,也就是保障代驾司机接单后、正式上车前这段时间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可以保障代驾过程中代驾司机的利益,一旦雇主责任范围内出现事故,因为代驾司机和公司是雇佣关系,这就应该由雇主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个模式让代驾司机提升了对自己的定位,用付强的话说,就是代驾司机觉得自己是个有“单位”的人了,工作的责任感会更强。对于滴滴代驾来说,这种司机管理模式的成本更高,这也是滴滴代驾认为是其建立的竞争壁垒之一。

  第二、培育代驾的移动支付习惯

  传统代驾模式的支付方式自然是现金支付,e代驾改造后引入了移动支付手段,但是,限于消费习惯,实际上更多的支付还是通过现金完成,APP的计费功能,更多是用在方便代驾司机和信息平台之间的结算。

  对于滴滴代驾来说,入口主要是滴滴打车或者快的打车这两款APP,现成的移动支付手段和逻辑,不用再去教育用户,一方面方便车主透明消费,一方面降低车主酒后使用现金的风险。另外在技术逻辑层面,滴滴快的也已通过打车、转车、顺风车等服务验证过,移动支付有了计算的基础。因此,滴滴代驾力推移动支付方式。

  不过,现金支付时,司机大多可以额外获得的小费,这些额外的小费,对于代驾司机来说,也是一笔收入。这对于力推移动支付的滴滴代驾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

  因此,根据付强的介绍,滴滴代驾未来还会开发出代驾司机的理财产品,方便代驾司机通过这些理财产品对工作收益进行增值。车云菌认为,这是滴滴快的很大的一步棋,结合其在打车、快车、转车等领域沉淀的用户以及背后的现金量,进军的是互联网金融领域。

  不过,要做到完全的移动支付,在目前来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三、“小”事故的现金直赔

  代驾涉及到车、车主(包括乘客)以及代驾司机三方面的安全,这也是传统代驾的风险之一,e代驾的出现,是以平台结合保险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以e代驾为例,一旦在代驾过程中出现事故,无论大小,车主愿意走车辆保险的,由e代驾对第二年保险浮动部分进行补贴;不愿意走车辆保险的,则由e代驾全额赔偿。

  作为后来者的滴滴代驾的做法更为简单粗暴,尤其是对于小事故,也就是赔偿金额3000元以下的事故,由滴滴代驾直接赔付,无论车主是否走自己的保险。为了贯彻落实这个小事故的直接赔付,滴滴代驾一方面对司机进行培训,提高司机的现场判断能力;另一方面成立的专门的监管部门进行严格监管。

  付强坦言,e代驾、爱代驾、安师傅这些先行者们,已经把这个市场做起来了,滴滴代驾要开拓的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市场,这点对于滴滴代驾来说省去了一部分的成本,下面就是要根据滴滴代驾对代驾业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开拓出更多的代驾消费场景。

  四个成长要素、两项未来计划

  日峰值订单50万、月订单达到650万、平台服务司机接近30万,覆盖超过了160个城市…..对于仅上线一个月的代驾产品来说,数据确实非常惊人。在车云菌看来,支撑滴滴代驾快速成长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1、品牌效应

  毫无疑问,经过的数年的耕耘,以及当年补贴大战豪请全国人民打车的壮举,让滴滴和快的在出行领域声誉鼎盛,在打车市场形成了双寡头,双方在合并后出击专车、顺风车等出行市场,名声更是大噪。滴滴快的要进入代驾领域,强大的品牌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2、技术红利

  e代驾利用LBS+O2O的模式,用移动互联网解决了车主和代驾司机的位置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完善了接单、派单以及监管体系,对于一个门外汉来说,这是一个技术壁垒。对于滴滴快的来说,打车系统积累的定位、派单逻辑构成的技术体系足以强大,唯一的区别就是从打车的人找车到需要代驾的车主找到人(代驾司机),这里面需要进行适配调整。

  3、用户基础

  除了打车市场,滴滴快的合并后,迅速拓展了专车、顺风车、快车等市场,用户群进一步扩大,用户量数以亿计,整个滴滴快的的平台日订单量是数以千万计,强大的用户基础能够带来强大的导流作用。如果说打车市场的用户群体和代驾的用户群体重合度不高,那么专车、顺风车、快车的用户群和车主群则和代驾存在一定的重合度,理论上,这些车主们会有代驾的需求。用付强的话说,就是随便转化一点,规模就不小了。

  4、强大的资本

  滴滴快的的融资能力不容置疑,其总裁柳青在7月份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滴滴快的的现金储备有35亿美元。 在滴滴代驾上线后,补贴也成为了滴滴代驾攻占市场的必杀技,尤其是在e代驾推出“举杯星期三”免费代驾活动后,滴滴代驾直接推出了长达两个星期的100元免单代驾服务。这也直接促进了滴滴代驾订单的快速增长,侧面体现了滴滴快的对滴滴代驾的业务支持力度之大。

  除了依托于滴滴快的的传统优势以外,滴滴代驾未来还会做出更深层的改变。车云菌从付强处获悉,在跑通整个代驾行业的逻辑之后,滴滴代驾最先做出的改变计划可能会集中在两个方面:

  1、价格的灵活化: 目前滴滴代驾的定价基本参考了此前行业的定价,并略低。在跑通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场景,未来滴滴代驾的定价将会更加灵活。

  2、场景的多元化: 在中国,代驾=酒后代驾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毫无疑问,这是政策红利给了代驾业发展的机会。但是,代驾业的发展不仅仅是酒后代驾,更多的代驾场景应该发掘出来,如已经在做的商务代驾、旅游代驾、汽车后市场代驾等,未来还将介入代客泊车、专属陪练等更多服务场景。

  一颗战略棋子背后的地推挑战

  按照付强的意思,滴滴快的之所以要进入代驾行业,是因为国内代驾市场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酒后代驾为主、缺乏统一标准、资源使用效率低,以及市场潜力大等原因。不过,在车云菌看来,滴滴代驾的战略意义却远不止集中在代驾领域这样简单。

  根据媒体报道,滴滴快的商业化进度正在加快,并集中测试了广告、汽车相关生态链和O2O服务三个领域。这里面可能会涉及到新车、二手车买卖和租赁等前端业务,以及汽车后服务市场。

  车云菌认为,对于这些市场,滴滴代驾成熟体系的代驾司机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新车市场: 滴滴代驾的司机可以做上门试驾、专属陪练;

  二手车领域: 滴滴代驾的司机可以帮助卖家去和买家进行沟通、试驾等;

  租赁领域: 汽车租赁的湿租模式(车辆+司机),滴滴代驾司机可以派上用场;

  汽车后服务市场: 代驾司机上门取车的模式已经在开展了。

  未来,或许能够衍生出更多的需要代驾司机的场景,而这些场景背后,则蕴藏着更多待开发的商业价值。

  不过,年轻的滴滴代驾也并非全无挑战。在滴滴代驾进入市场之前,e代驾宣称已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并且,相比滴滴代驾来说,e代驾在地推能力上的优势非常明显,在目前国内的代驾服务的使用场景还集中于酒后代驾服务时,这一能力至关重要。

  对于滴滴代驾来说,地推也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付强在接受车云菌采访时,桌面放的正是一套的滴滴代驾地推物料,包括留存率最高的餐巾盒、牙签筒等。可见,即便是带着强烈互联网基因出身的滴滴代驾,同样是注重地推,但是,互联网出身的滴滴代驾能否玩转地推江湖,这点还有待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当滴滴快的在4月份宣布要进军代驾市场后,e代驾进行了一系列的动作,如引入美国华平投资集团领投的1亿美元的D轮融资、完善保险体系、启用黄晓明+宋丹丹的代言人组合,希望在滴滴代驾尚未正式上线时,进一步巩固其在代驾领域的地位。而在滴滴代驾上线后,则力推“举杯星期三”、“就是快”等活动,以“免费+快速到达”的方式应对。因此,滴滴代驾面临的市场挑战也不容小觑。

  车云小结:

  对于滴滴快的这个集合了数以亿计用户群、数以千万计的车辆的庞大商业体来说,其进军任何一个相关领域,似乎都会为该领域的创业者蒙上一层阴影,成为创业者无法绕开的黑洞。但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也并非巨头的每每进入,都一定能取得相关领域的成功。因此,虽然滴滴代驾在短时间内的成长是爆发性的,但其后续的发展态势仍有待观察,尤其在代驾这个看似简单、却实则复杂的应用场景中。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为车云网本文链接!

编辑: 段思瑶

京ICP证100580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本站地图|投稿邮箱|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