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坚持从环境入手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
赵乐秦
//m.auribault.com2015-07-09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是国家对桂林发展赋予的新使命。桂林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和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如何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推进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年来,桂林立足市情,以“加快建设新城、疏解提升老城、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协调推进、生态文化相融、富裕和谐桂林”为总体要求,以“世界水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为标杆,以“建设美丽桂林、从环境整治入手”为切入点,着力建设“山水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美丽家园,开创了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新局面。

  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城市环境

  环境是城市品牌、形象、素质、实力的综合体现,是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种宝贵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桂林不断加大城市环境整治力度,为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由于环境“脏乱差”问题仍为突出,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必须坚持大题小做,以城市环境建设为突破口,提升城市竞争力。

  大力整治市容市貌,改善人居环境。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是城市的脸面,是城市环境优劣最基本的尺度,直接影响旅游业发展,这就要求把整治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作为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一是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2013年以来,市本级累计建成污水管网503.6公里,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3.5%;全市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场12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75%。二是改造提升重要节点。强力推进城市主次干道、市场周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重要节点改造提升,截至2014年,完成11个农贸市场、16处垃圾转运站、5处重要景观节点、68个无物业管理小区和3个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新一轮“厕所革命”,63座精心建造的旅游厕所投入使用。三是强力清理整治“两违”。组织开展“两违”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依法拆除违法建筑160多万平方米,控制新增违法建筑70万平方米,有效遏制了违法建筑蔓延势头。

  重拳治理交通拥堵,优化出行环境。受城市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影响,桂林交通拥堵问题十分突出,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就必须坚持疏堵结合、综合施策、源头治理,切实改善道路交通状况。一是加快城市路网建设,“北通南畅、东连西接、内外循环”的城市路网大格局正在形成。二是大力实施公交先行战略,积极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三是加强交通组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交通通行率。四是大力整顿交通秩序,有效提升城市道路畅通度。

  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增强环境承载力。城市功能是城市环境的重要支撑力和承载力。从桂林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着眼完善城市功能,就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把临桂新区和中心城区作为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精心打造,着力构建“双城驱动”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城市的集散、辐射和带动作用。一是加快建设新城。围绕“入驻”和“入住”新区,重点推进交通路网、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以及学校、公园、商场、农贸市场等生活配套项目建设,新区“五纵三横三环”路网框架基本形成。二是疏解提升老城。围绕提升品质、完善功能、彰显特色的要求,以改造提升片区为重点,强力推进滨水生态广场、正阳路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桃花湾特色景区、草坪老街等重要节点和城中村(棚户区)建设,加快完善文化、旅游和商业功能。三是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把抓好乡镇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一批工业经济强镇、商贸物流重镇、特色农业大镇、旅游休闲名镇、历史文化古镇迅速崛起。

  坚持标本兼治,构建和谐环境。环境建设是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仅要立足当前,解决影响发展的具体环境问题,更要立足长远,建立健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中,桂林以改革创新为导向,大力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组建城市管理委员会和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加快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建设,形成了人财物相统一、权责利相一致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制定出台《桂林市城市管理暂行规定》,把环境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机关单位市容环境监督管理责任制、每月环境大扫除制度和义务志愿者队伍。这些措施在推动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方面起到了很好作用。

  着眼永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桂林最大的优势和品牌。“一定要保护好桂林山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桂林的殷殷嘱托。在推进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保护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守生态保护底线,努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确保桂林水更绿,山更青,天更蓝,地更净,城更美。

  科学保护漓江,守护绿水青山。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漓江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把科学保护漓江作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强化依法保护。严格执行《广西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编制完成《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严厉打击破坏漓江景区生态环境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二是注重源头保护。加强漓江流域生态和饮用水源保护、环境连片整治及青狮潭库区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桂林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和漓江市区河段截污工程建设,漓江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三是注重管理创新。成立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进一步理顺漓江管理体制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实现漓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统一。2013年,漓江被评为全球15条最美河流之一。2014年,桂林漓江喀斯特地貌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填补了广西空白。

  坚持环境倒逼,筑牢生态屏障。桂林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决定了必须严格环境准入,坚持环境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为此,制定出台《桂林市环境保护责任制考核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实行“一票否决”制。积极推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先后入选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全国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专项试点示范城市,电子信息、医药及生物制品、先进装备制造、生态食品四大优势产业发展迅猛,“两高一剩”行业产值占比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指标提前一年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启动大气质量污染源治理工作,环境空气质量得到初步改善。深入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80%,居全区前列。

  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生态家园。建设美丽乡村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抓手。桂林深入实施“美丽桂林·清洁城乡”“生态乡村”活动,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2亿多元,改善县乡村基础设施,17个村屯获自治区“清洁乡村·百佳村屯”称号,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列全区第一;结合产业发展、风貌改造和观光旅游,在主要江河流域、旅游通道、交通干线等区域建设生态乡村示范带,全市“村屯绿化”示范点达1146个,展示了美丽乡村新气象。

  立足保护传承,提升人文环境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气质和内涵的重要载体。桂林依托和发挥文化积淀十分深厚的优势,以“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为主题,致力于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与利用,把“散珠碎玉”串联整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在环境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提升城市软实力。

  不断推陈出新,打造文化品牌。推出了“百姓大舞台”“百姓大讲坛”“读书月”“漓江之声”等一批极具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其中“百姓大舞台”荣获文化部“全国群星奖”。本土企业制作的“可可小爱”公益广告剧成为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动漫品牌。《印象·刘三姐》、《梦幻漓江》入选全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支持名录。

  突出项目建设,提升文化影响力。始终把建设文化标志性项目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建成桂林大剧院、桂林博物馆、桂林图书馆的“一院两馆”等新区文化地标建筑;启动逍遥楼重建工程等中心城区历史人文地标建筑,预计年内建成开放。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通过国家文物局验收,靖江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兴安灵渠等重大文保维修项目相继完成,中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项目——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建成开园,提升了桂林文化影响力。

  加强文明创建,提高市民素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是提升城市环境之本。桂林在全市开设道德讲堂300多个,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单位创建活动以及“十大最美人物”、十大道德模范评选和宣讲活动,广泛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卫生交通文明大教育大行动”“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等系列活动,“环境与山水齐美,文明与桂林同行”“做美丽桂林人,建美丽桂林城”的共识深入人心。

  狠抓提速增效,优化政务环境

  政务环境是城市的“第一环境”,在推动城市发展进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桂林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中梗阻等突出问题,以作风效能建设为抓手,着力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权力运行上探索实践,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

  大力简政放权,优化办事流程。按照“精简、务实、效能”原则,科学调整高新区产业园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城市综合执法管理等体制机制;开展清理审批事项和优化办事流程工作,共取消、承接、下放、调整行政审批项目750多项,出台“绿色通道”“特事特办”“一站式”服务等措施,简化程序优化流程,减少环节压缩时限。2014年全市审批事项办理平均承诺提速58.2%;48个市直部门、524个审批事项全部进入政务服务中心政务电子监察系统,部门、项目进驻率均达100%,有效提高了办事效能。

  坚持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探索行政审批“马上办”工作机制,实现即办件马上办结、承诺件马上受理、所有审批事项程序最优、时限最短、效率最高工作目标。清理公布实施马上办结205项、窗口办结247项、限时办结394项,月办件量是实施前的5.58倍。积极推进行政审批相对集中制度改革,发改、住建等5个重点审批部门实现了审管分离,进一步提高了审批效率。2013—2014年度,群众对政务服务满意率达99.9%以上。

  强化督查考评,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建立重大决策督查、项目督查、执法督查、效能督查“四位一体”大督查机制,确保了各项工作部署执行有方、落实有力。聘请市行风评议员不定期对市直各部门进行抽查和实地暗访,深入开展万人评议机关作风效能活动。建立健全综合绩效考核机制,把作风效能建设纳入部门年度绩效管理考评内容,注重结果运用,充分激发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积极性。(作者为桂林市委书记)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