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融通各种资源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王寿林 窦爱兰
//m.auribault.com 2016-10-19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从人类文明发展看,民主、自由、平等、公正、人权、法治反映了人类千百年来共同的价值追求。在西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为了赢得真正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人权、法治,同资产阶级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抗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只是批判资产阶级言行不一,利用民主、自由、平等、公正、人权、法治等口号为本阶级的私利服务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但从来没有将其作为资产阶级的专利加以否定。为了创立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以往以及同时代的思想文化,包括与自己观点不同的理论学说,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不但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许多国家的法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成就,而且对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时代的众多思想家的著作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求,并根据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在更高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成为集众家之长而建立起来的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哲学社会科学殿堂。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并没有脱离人类对各种社会问题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的正常轨道,它的发展除了本身所依据的社会条件外,还必须借鉴世界各国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进步成果,在汲取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有益滋养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理直气壮地举起民主、自由、平等、公正、人权、法治的旗帜,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断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

融通当代社会实践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

  实践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面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如何按照注重深远经略,塑造有利态势,综合管控危机,遏制打赢战争的要求正确处理备战与止战、维权与维稳、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建设的关系,建设强大军队、一流军队;面对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的新形势,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一切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发挥作用。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更好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1 2 3 共3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