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北京曲艺演出场所的历史变迁
张秀艳
//m.auribault.com2015-12-09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广播与剧场

  20世纪20年代,无线电广播的兴起,使曲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1927年,北京市开始出现无线电广播电台。广播电台问世之初,一般市民买不起收音机,商场、店铺为了招揽客人,纷纷购买了收音机,广播电台的听众便由此培养起来。由于曲艺原本就拥有广泛的受众,因而成为当时新兴的商业广播电台主要的娱乐节目,并推出了许多曲艺作品和著名艺人,从而又培养了更多的听众和爱好者。20世纪30年代初,北京西城电话局开办的广播电台开始播出曲艺节目,此后不久,评书、相声、鼓书、单弦等娱乐节目成为其主要播出内容。艺人在电台演播节目,电台不付报酬,由艺人从电台承包广播时段,同时承接商业广告,在节目中插播。北京的广播电台逐渐发展到10多家,大多为商业电台,影响较大的有华声电台、百利维电台、中国电台、民生电台等,当时曲艺节目占了娱乐节目的80%以上,广播电台成为了曲艺演出的重要场所。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节目当中,曲艺节目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一时期,广播电台的长篇评书连播节目风行一时,先后涌现出许多评书名家。除了《三国演义》《水浒》等传统书目外,电台开始播出由现代题材小说改编的新评书,例如《烈火金刚》《平原枪声》《赤胆忠心》《野火春风斗古城》《红岩》《林海雪原》,新评书赢得了大量听众,产生了轰动的社会效应,从此各个电台争相演播。

  “文革”结束后,广播电台开始恢复播出曲艺节目。1977年10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相继播出了《空城计》等传统相声节目,此后两家电台又播出了《岳飞传》等长篇传统评书和《平原枪声》等一批新评书。1985年,由著名评书演员袁阔成表演的长篇评书《三国演义》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深受听众喜爱。

  广播电台的评书节目先后成就了几代名家,上世纪80年代以来,著名评书演员袁阔成、刘兰芳、单田芳、田连元在广播听众当中和社会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自从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许多相声、评书演员又相继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由此促进了曲艺的发展,更加密切了它与群众的关系。

  在广播成为重要的曲艺演出阵地的同时,曲艺演员开始走进民族文化宫剧场、中山公园音乐厅、劳动人民文化宫剧场等大型演出场所。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还建设了西单剧场、前门小剧场等主要用于曲艺演出的剧场和曲艺厅。70年代末,相声等曲艺节目进入体育场馆演出,这对于曲艺演员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因为演出场地过大,演出效果就会打折扣,比较而言,小型剧场更适于曲艺演出。

  近年来,到小剧场听相声成了北京年轻人的一种文化娱乐时尚,位于天桥附近的“德云社”、位于鼓楼西大街的“嘻哈包袱铺”、位于东城文化馆的“周末相声俱乐部”等,目前都是年轻观众经常光顾的相声演出场所。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1 2 3 共3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