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政治体制改革在深化
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新境界。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三年多来,党中央在形成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重加强党对各类组织单位、各级地方政权的领导,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制度和举措,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党中央始终坚持和完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部署,积极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四个必须”的重要论述,为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明了方向。三年多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推进,人大监督制度和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及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立法工作得到加强。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立法法》作出重要修改,进一步明确了立法权限,对于更好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改革的作用意义深远。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充分履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职责。各级人大充分发挥权力机关和人大代表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进一步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人民通过人大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化保障更加完善,实践方式不断创新,展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蓬勃生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水平不断提高,基本政治制度焕发出蓬勃生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不断丰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强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并对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作出重要部署。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进一步强化。不断拓展协商民主形式,重点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有效发挥了协商民主的重要载体和主阵地作用。
司法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党中央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行系统化顶层设计,审议通过了23个司法体制改革文件。司法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试点设立跨行政区划的法院、检察院、知识产权法院、巡回法庭;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和职业保障制度;健全防止人为干扰司法的制度;推动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管理制度体系;深化律师制度改革。人权司法保障机制建设取得积极成果。全面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规范涉案财物处置的司法程序。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逐步推开。推进司法责任制度等改革试点;推进司法公开,构建开放、动态、透明的阳光司法机制;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渠道,试点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改革试点;完善维护司法权威的法律制度。执法司法便民利民举措陆续出台。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出台深化交通管理、户籍管理、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司法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明显成效,有力推进了法治社会建设。
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有效释放。以“放、管、服”改革为核心,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大论断。党和政府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以简政放权为“先手棋”,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持续发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简政放权,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创新监管方式,提升政府监管能力。大力优化政府服务,增加服务供给,创新供给方式,织就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基本生活提供保障。“放、管、服”改革协调推进,为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提供了重要保证。
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不断强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大力强化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制度建设,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败体制机制。出台《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编制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一个五年规划,开展党内法规清理,制定出台40多部党内法规。不断完善已有的法规制度、废止不适应的法规制度。颁布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一系列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的制度前后衔接、上下配套,把约束权力的“制度牢笼”越扎越紧、越织越密,使法规制度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制定实施八项规定,切实解决“四风”问题,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党委和纪委的监督,推动纪委双重领导体制落到实处,不断强化党委主体责任,落实纪委监督责任。落实巡视工作条例,更加聚焦巡视内容,不断创新巡视方式,巡视制度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尖兵和利剑作用。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既加强党的自我监督,又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陈宝生)
对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考 | 2012-05-09 |
复兴之路 富强之路 幸福之路 | 2012-05-09 |
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智慧力量 | 2012-05-09 |
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2012-05-09 |
思考这十年: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 2012-05-09 |
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 | 2012-05-09 |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2012-05-09 |
深刻理解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 2012-05-09 |
聚焦强军目标推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 2012-05-09 |
记录文化改革发展的恢宏画卷 | 2012-0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