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如果制作方能用心感受观众的每一次喜悲,从脚下每一寸土地里寻找素材,还愁没有市场?激烈竞争中,只有凭质量和口碑才能突出重围。
日前,《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揭底网络综艺乱象,直指某些网络综艺“被整治一点都不冤!”
当前,网络综艺发展如火如荼,但越是火爆越容易滋生乱象。比如,不久前,一句令人咋舌的“男人都是潜在强奸犯”,就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号称播放量达两亿的“爆款”网络综艺节目《奇葩大会》中。事实上,类似“毁三观”的网络综艺早已不是一两档了。
在发展浪潮和利益诱惑之下,网络综艺各类乱象频频“出线”,甚至不惜踩红线来博得眼球效应。十年前,《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开始实施,对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条件作出了严格限制。今天,在“行业春天”的利益刺激之下,乱象依然不少。
为什么一些网络综艺节目不惜冒着被下架的风险仍要贩卖低俗内容?因为“惟点击率是从”的“爆款”心态在作祟——“爆款”意味着流量和金钱,能赚一笔是一笔,大不了被下架后再做一档新的节目。
一边是《暴走大事件》《吐槽大会》《奇葩说》等网络综艺节目被下架整改;一边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多档电视台综艺节目在收视率和口碑上双线飘红。相较于许多网络综艺“娱乐至死”的肤浅和不爱惜羽毛的张狂,后者凭借传统文化底蕴,关照人们的精神世界,因而备受青睐。其实这也是对综艺节目以及网络原生视听产品发展之路的一种启示——真正能走进观众内心的节目,不会是那些只盯着钱的“下三路”。
综艺节目应当担负起传播先进文化的重任,一味地追求点击率,并不能让网络综艺枝繁叶茂,反而会愈发外强中干。如果制作方能用心感受观众的喜悲,从脚下土地寻找素材,不愁没有市场。激烈竞争中,只有凭质量和口碑才能突出重围;要获得新生,需要敢于跳出套路化的勇气和决心。
网络直播有病,谁该吃药2016-03-21 |
“花5万只为喊一声名字”该怎么理解?2016-03-22 |
魏则西之死别让骂声盖过反思声2016-05-03 |
打员工屁股,一场合谋的“培驯”课程2016-06-21 |
砸警车求关注“网红”成了病态红2016-06-28 |
关掉朋友圈吗 想想还是算了2016-07-27 |
最严监管才是幼儿园食品的安全钥匙2016-08-02 |
直播虐杀野生动物突破底线2016-08-19 |
互联网少些噱头多些看头2018-02-22 |
暴力特训机构:曝光越多,生意越好?2018-04-1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