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事件回放
“你们出去是干销售的,就是要学会喝酒。”说这话的是贵州安顺职业技术学院中药制药专业的一位老师。该专业的数十名毕业生经历了一场特殊的考试,考场上没有试卷,而是数十个一次性纸杯和散装白酒,考试成绩由喝酒多少来决定。据学生们说,老师称,如能喝完一杯酒,则可得到100分,如喝半杯,则得90分,如只喝一口,则得60分,不喝则不及格。(4月13日央广网)
●质疑
喝酒定成绩选错了偏方
考试规则由老师决定,那么学生就只有服从的份了。会喝酒的学生学习成绩已不重要,只要发挥会喝酒的优势,便能取得好成绩。中药制药专业的老师不会不知道,白酒并非人人都适宜饮用,过量饮用白酒会损害健康,甚至会危及生命。而不会喝酒的学生可就惨了,即使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如果不喝酒,毕业考试都会不及格。有的没喝过酒的女生,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喝下酒,结果,满脸通红结伴搀扶着走出办公室。不知主考老师看到这个样子,是高兴还是自责?
由喝酒决定学生毕业考试成绩,显然用错了偏方。
在以喝酒定成绩,论英雄的逼迫下,学生喝坏了身体喝坏了胃,老师担当得起吗?如果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难道老师也会逼迫自己的孩子,以喝酒搏得所谓的成绩吗?
由喝酒决定学生毕业考试的成绩,不仅荒唐,而且在导向上也出了偏差。在校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才是考量的主要标准,除此没有其他。学生即将走上社会虽然需要懂点酒文化,好为就业和发展作些铺垫,但是,这充其量只能作为能否毕业的辅助条件,而不能作为唯一条件。若将能喝酒作为毕业的唯一标准,那学生还要发奋读书干吗,干脆练习酒量就得了,何必花许多工夫去读书,以致在毕业考试中排不上用场?
在校园,老师摆开场面以喝酒定成绩,论英雄,这是很显眼,很吸人眼球的事情,校方不仅应该知道,而且要有自己的态度。然此事被曝光之后,校方才回应:学校纪律严格老师和学生之间绝对不允许饮酒,这样的规定却和该老师的行为形成了荒唐的对比。(张永琪)
●批评
按酒给分有违师德
酒量大分就高,酒量小分就低,这样毕业考试,和儿戏差不多了,却发生在贵州一职业院校,真是奇葩事情。
笔者以为,毕业考试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任课老师不能任意妄为,更不能用不着边际的方式,来替代传统的考试方式,这对学生十分不公平。有的人不喝酒,有的人未必从事销售行业,显然,用拼酒量的方式来确定学生成绩,荒唐至极。
不可否认,干销售需要应酬交际,甚至喝酒成为学生进入职场的必备技能。可是,同样也有其他途径,可以做好销售行业,在传授知识的学校里面,让学生认为销售和喝酒挂钩,不仅与教书育人的理念背道而驰,更会伤害学生对学校的感情。换言之,一杯酒在破坏考试严肃性的同时,也必然催生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
酒文化的盛行,尤其是烈性酒的普及,让先喝酒套感情之后再办事的不良风气,弥漫在各行各业。对于这种酒桌文化,老师应该做的是,让学生正确了解其利弊,甚至需要纠正错误认知。没想到的是,老师却把不良社会风气引入到考试当中,决定成绩的优劣,实在有违师德。
其实,干销售固然需要一定的酒量,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营销的专业知识和人际交往的技巧。因此,培养优秀的销售人才并不是仅仅依靠酒量,更需要扎实的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基础。用喝酒来培养销售人才的做法不但是教育的急功近利,也是一种本末倒置,老师应该醒醒酒了。(孙明)
●评判
教育不能迎合乱象
这还真是稀奇。在我们的认知里,毕业考试是严肃的事情,是学生拿着笔做试卷。而这所学校用“惊人”的举动打破了我们的传统认知。考试现场既没有笔也没有纸,换成了酒瓶和酒杯。想毕业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举杯痛饮。想获得好成绩也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多喝一点。能够喝完一大杯的就是100分,只能喝一口的就是刚及格,如果你连一口都喝不了,那对不起你就是不及格的。
为何要把毕业考试改成喝酒比赛?老师也是理由满满。他说了:学生毕业之后是干销售的,就是要会喝酒。表面上看,这似乎是有道理的。干销售的,就要与人打交道,就要经常出入各种社交场所,在沟通中,在交流中,在就餐中,不喝酒咋行?的确,我们的社会上有这样的不文明现象。可是,作为学校而言,更应该知道的是,这种“肉山酒海”的营销方式原本就是不健康的,原本就是问题多多的,原本就是不该被提倡的。
的确,乱象的营销是社会现实。但是,作为学校而言,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培养全新的营销人才,让营销行业告别那种无序的状态。教育是倡导文明的,是倡导科学的,而不是为了迎合社会乱象而存在的。毕业考试改成喝酒比赛,是丢失了教育的底线,丢失了教育的本色。为了培养营销人才,是不是还要教育学生未来如何去行贿?未来如何用色相勾引采购方?
在我国传统的人情社会中,酒文化大行其道,喝酒似乎成了摆平一切的法宝。但说一千道一万,靠喝酒来完成工作任务本身就是本末倒置,就是潜在的社会隐患,甚至成为权钱交易的载体。如果真是人才,不会喝酒未必就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在我们的社会上不会喝酒的人多了去了,他们很多人的成绩比会喝酒的人还大。人生的精彩并不藏在酒杯里。(郭元鹏)
●延伸
让职教形象蒙羞
首先,酒量大小、能不能喝酒,固然有后天的成分,但也存在着先天的成分,而且一个基本常识是酒喝多了是要伤身甚至闹出更大事情的。这决定了一个人喝酒的多少是要因人而异的,即便是作为一项未来谋生的技能教育和引导,也不能因此拿学业成绩来要挟和强制。但在我国传统的人情社会中,酒文化大行其道,喝酒似乎成了摆平一切的法宝。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本该是社会正气的培育者,与分数挂钩甚至“绑架”学生喝酒不仅闹出了笑话,更丢了师德。
其次,就引导直销营销专业学生提高技能以及未来谋生技能的实用性来讲,这些学生们最终业绩和适应能力的大小,与喝不喝酒、喝多少酒也许有一定联系,但根本上更与喝酒的技巧而非多少以及其他的营销技巧、应变能力、适应能力等更有着直接的重大联系。如此,不在学生的其他能力提升上下工夫,而一味或格外强调喝酒的多少,无疑是一种职校和老师教育的跑偏乃至本末倒置。
再次,职校教育的社会形象而言,虽然近些年来包括政府、社会等诸多方面都对职校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其社会形象有了较好的提升和改变,但客观而言,目前职校教育在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等心目中的形象还不是非常的高和正面。
这其中,固然有长期以来人们对职校教育的偏见,但也不可否认很重要的一方面,也与职校教育自身存在的急迫问题,比如教育管理不严学生自由散漫、具体职业技能教育水平不高、具体教育和引导手段不科学不及时等,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余明辉)
●三言两语
这位老师的怪招,折射出眼下的营销确实有问题。
——方全季
万一学生出了事情,谁来承担责任?
——张莉
这还是学校老师说的话吗?怎么有些天方夜谭的感觉。
——邹汉彤
适当提醒学生也是没错,错在不应和成绩挂钩。
——张红云
毕业成绩酒量定,教育理念喝晕了。
——王楠
传授、引导一定的喝酒技能未尝不可,可不能变成强制啊!这老师也是好心办坏事。
——许伟霆
有些地方职业教育水平确实不咋地。
——赵坤
学校知情吗?这不胡闹吗?
——陈飞扬
荧屏“阴霾” 2009-09-03 |
荧屏“阴霾” 2009-09-03 |
名为招考实为选秀 2010-08-20 |
赵 勇:不见“人”的处理通报也需要整改 2013-11-11 |
堂吉伟德:大学生体质倒挂需要补齐导向短板 2015-08-17 |
朱永新:让乡村儿童不再留守 2015-11-04 |
别栽倒在“年关酒”上 2016-02-04 |
别栽倒在“年关酒”上 2016-02-04 |
“成绩由喝酒决定”让人看不懂 2016-04-14 |
“性爱日记”是封举报信 2010-03-0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