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大城市管不好的问题为何被一座小县城管住了
杨鑫宇
//m.auribault.com 2018-02-28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不论是教育水平还是收入水平,大城市都完胜这样的小县,因此,让小县城的文明水准大幅领先于一线城市的奥秘,一定是某种“素质”之外的力量。

  我出生成长在一座一线城市,从小到大,我都是在连绵不绝的爆竹声中度过春节的。尽管近年来政府严格控制燃放烟花爆竹,还是经常有人违规燃放,造成火灾或人员伤亡。

  一开始,我对此也颇有一些牢骚,但时间久了,自我安慰便取代了牢骚——燃放烟花爆竹,毕竟是传承了上千年的传统习俗。况且,如果连大城市都做不到让广大市民移风易俗,恐怕其他地方更加做不到。

  今年春节,为了拜见未来的岳父岳母大人,我来到了位于浙江中部的浦江县。乍看上去,浦江县并没有太多特别之处。这里的经济发展虽说在当地还算不错,但远不能与大城市同日而语,因此,我自然而然地猜想,这里的春节,应该也是要在成片的爆竹声中度过。

  然而,从县城到偏远的山村,我竟然没有听到一声爆竹声响,没有看到一片红色的炮仗皮,春节仿佛开启了“静音模式”。当然,家家户户大门口都贴着春节的楹联,人们三五成群地进行聚会,年味一点不淡,

  询问当地人,我才知道:从2016年开始,全县推行“禁放”措施,而我今天的所见所闻,正是“禁放”措施在这两年中取得的成果。

  更让我震惊的还在后面。原来,浦江县领先大城市的文明成就,远不止禁放烟花爆竹一点。

  在浦江县,不论是县城还是乡下,垃圾分类工作都做得极好,哪怕是在极为偏僻的山区中,每家每户门口都有一个两边分别写着“会腐烂”与“不会腐烂”的分类回收筒。我曾怀疑这是不是徒有其表的“花架子”,好奇地打开回收桶窥探,发现当地的确把垃圾分类落到实处。

  不像大城市,县城许多路口都没有设置交通信号灯,然而,不论有没有信号灯,只要看到有人要过马路,这里的汽车就几乎都会停下来等待行人走完。见多了“路怒司机”,我真的没想到,竟然能在这样一个小地方,看到如此高素质的司机群体。

  我不由开始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难道是因为这个地方人杰地灵,本地居民的素质非比寻常吗?未必。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不能从“人口素质”上找。毕竟,不论是教育水平还是收入水平,大城市都完胜这样的小县,因此,让小县城的文明水准大幅领先于一线城市的奥秘,一定是某种“素质”之外的力量。

  最终,在和当地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后,我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三个字——执行力。

  为什么县政府能在两年里就让烟花爆竹绝迹?核心手段只有两个:于上,政府严格禁止了烟花爆竹在全县范围内的售卖,从根本上掐断了烟花爆竹的来路;于下,一旦发现有人燃放烟花爆竹,便一定会进行处罚,绝不会因为任何原因大事化小、不了了之。上下一齐发力,自然不愁管不住“手痒”的人。

  垃圾分类又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当地高效地发挥了各级党组织的功能,让基层的党支部书记和党员以“小组长”的形式担任垃圾分类的“检查员”,并做到垃圾分类“问责到支部”“问责到组”。乡土社会是个传统的人情社会,人们自然不愿意让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党员亲戚、党员朋友、党员邻居难堪,因此,垃圾分类就成功推行了。

  至于“车让人”,当地交管部门只用了一招,就“治”住了那些不愿意让人的司机,这招就是“有奖举报”。在当地,任何人只要看到有汽车不让行人,就能拍摄举报,举报一经核实,被举报人就会被处以罚款,而举报人则能得到奖励。在这种政策的鼓励之下,每个普通人都成了潜在的“文明监督员”,而司机们不论本来脾气如何,自然也都只好做出“高素质”的表现。

  正是这种说做就做的执行力,让这个小地方的文明进程,超越了一线城市。其实,要执行这些手段,管理体系更为完备的大城市更有能力做到。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决心,而决心,恰恰是我们在推进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所欠缺的。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