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应“比翼齐飞”
郭志钧
//m.auribault.com 2016-04-20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18日在京公布了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较2014年上升了5.9个百分点。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4月19日《人民日报》)

  随着网络、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数字化阅读已渐入人心。尤其是手机能够上网之后,数字化阅读几乎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非常方便。所以,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手机阅读接触率上升最快,已由2014年的51.8%上升到60.0%.不过,数字化阅读跟快餐一样,是即时性的、浅层次的,其特点是阅读模式不完整、断断续续,被人称之为“碎片化阅读”。在这种阅读形式下,人们思考的时间并不多。

  与日渐兴起的数字化阅读相比,传统的纸质阅读虽然略显落后,但它的优点在于具有质感,人们一页一页地读下去,更能享受书香气息。纸质阅读便于做笔记,便于思索和温故知新,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大意,感受故事情怀。同时,这样的阅读也能让人静下心来,对陶冶情操大有好处。“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方宁静”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在笔者看来,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就像天平的两端,不可偏废任何一方,而要“比翼齐飞”。通过数字化阅读,人们可以及时了解各种信息,知晓天下事;而通过纸质阅读,人们则可以对各种事件进行深度了解,更好地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数字化阅读属于“浅阅读”,容易导致人们产生思维惰性、缺乏思考,而纸质阅读属于“深阅读”,往往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眼下,尽管数字化阅读发展较快,但传统纸媒给人带来的享受与体验却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两者应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是前苏联作家布罗茨基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需要通过加强阅读来推动。阅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不管是传统的纸质阅读,还是现代的数字化阅读,都需要得到强化,“浅阅读”与“深阅读”应齐头并进。

  一方面,政府要营造氛围、加大投入,在建好公共图书馆的同时,加强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建设,不断完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也要与时俱进、拓展服务,加强数字化阅读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图书借阅机之类的数字图书馆,让“书香”流动起来,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同时,作为个人,要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尽量实现数字化阅读和纸质阅读的作用最大化。阅读的重量不仅来自于它给人实际生活的帮助,有时更来自于它对心灵的滋养。因此,我们应力求少一些功利性,把阅读当作一种心境的解放,多做一些无目的的阅读、休闲的阅读,让阅读与生活相伴始终。

  在4月23日,又一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愿我们能够借着它的东风,把每一天都打造成为自己的读书日,不断推进全民阅读,努力建设书香社会。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