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5年了,救命的鱼精蛋白还在断货?
邓海建
//m.auribault.com 2016-05-04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更多

  这个五一节,赵碧珍觉得特别漫长,她患有心脏病,需要开胸更换心脏瓣膜,因为手术必用药鱼精蛋白缺货,她只能在病房里排队等药。她的病友们等不及,已陆续离开,她一直在等待,但不知何时能等来“救心”的药。低价救命药,越来越高频率出现缺货。(5月3日《华西都市报》)

  不熟悉医药的民众,估计对“鱼精蛋白”这个名词也不至于太过陌生。2011年下半年,这种药在全国多省市缺货。北京部分医院受到牵连,非紧急手术只能临时叫停,以至安贞医院、阜外医院这样的“用药大户”,也被迫到用量相对较小的医院去“收购”。

  彼时,我写过一篇评论《鱼精蛋白是低价药命运的寓言》,呼吁关注廉价救命药的走向。全国舆论也密集提请相关部门关注此类药的断供乱象。哪知时过境迁、昨日重演——5年过去了,救命的鱼精蛋白还在“缺货”。这种大面积全国缺货之现状,谁来负责、谁可负责?

  事情看似并不复杂:“鱼精蛋白”是从鱼类新鲜成熟精子中提取的一种碱性蛋白质的硫酸盐。因为制药工艺要求很高,全国只有两三家企业有资质生产这种生物制剂。但因为定价偏低,生产积极性可想而知。问题恰恰在于两个层面:第一,此药既然没有可替代性,又属于救命的基础用药,“特殊保障机制”在哪里?市场不是万能的,价格调节更不是零风险的,明知断供有生命危险,公共责任为何不能兜底呢?第二,鱼精蛋白“断供”无论是涨价前的“逼宫”、抑或是“技术攻关”的症结,医药监管部门了解内情吗?既然5年前上演过此般“险情”,相关部门为此做了哪些改进、有过怎样的应急作为?

  当微信朋友圈在悼念“长效青霉素仅剩两药企生产”的时候,实际上,更多知名或不知名的廉价药,早就音讯杳无、消逝无痕。今年初,据媒体报道,受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利润不足等因素影响,西地兰、注射用红霉素、潘生丁等多种供应数十年的基本药物,正逐渐从市场上消失,患者只能用其他高价药替代。一项对全国12城市40余家三甲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有500多种,其中有342种短缺。

  便宜药不长命,不过是情理中的事:成本翻倍,定价却束手束脚,亏本买卖自然没人愿做;更为共识的祸首,是逼着医疗机构用“贵药”的以药养医机制。有疗效,无“钱”途,劣币驱逐良币,“廉价药”自然就死在“过于廉价”的症结上。

  这些道理,并不新鲜。有人说,只有政府、药企和医院三方博弈后找到“市场平衡点”,“药价高杀人、药价低要命”的乱象才会终结。但问题是,有多少等着救命的病患,能等得起这漫长无期的“若干年”?

  5年了,救命的鱼精蛋白还在断货。这“续命”的责任和作为,还要等待多少个“5年”?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