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撕书吼楼”是近年发生在一些学校高三学生中的“现象级”情景——每年高考前后,都会有一些学生在教学楼前将旧试卷和课本撕下抛洒,并发出阵阵吼叫。
近日,有网友贴出贵州省遵义市桐梓一中高三学生在教学楼上集体撕书的照片:被撕下的纸张漫天飞舞,地上留下厚厚的白色纸屑,仿佛这里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场面十分“壮观”……
对“撕书吼楼”现象,许多学校认为这是学生缓解高考压力的行为而未加制止;而厦门市教育局则认为“撕书吼楼”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专门向辖下的各区教育局、各直属高中发出《关于做好高三年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普通高中“要严格规范管理,坚持正面引导,坚持正确的方式方法,科学开展高三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切实提高高考备考的心理疏导效果,杜绝简单地通过组织学生撕书、吼楼等形式宣泄压力”。
尽管遵义桐梓一中有学生说撕书留下的纸屑他们自己会打扫,但相信在一些学校,打扫工作更多地会落在清洁工身上。那些被撕掉的课本,本来也可以传诸后来者,经这么一撕,课本也都粉身碎骨了。而且吼楼所制造的噪音也会影响学校的其他学生。因而“撕书吼楼”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心理排解方式,但不是一种值得称道的方式。
既然“撕书吼楼”是年轻学生的心理排解方式,那么教育部门就应该仔细地了解学生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动因,以符合他们心理特点和需求的方式来防止“撕书吼楼”。但在厦门市教育局的“通知”中,我们却看到了“严格”、“坚持”、“杜绝”、“切实提高”等一堆冷冰冰的套话。这样的没有感情温度和心理契合度的“通知”如果到了学生手里,估计也难逃被撕的命运。
但教育部门除了教育教训学生之外 ,却完全没有反思“撕书吼楼”背后的深层原因。
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在与人与事物接触一段时间之后,一般都会产生缱绻之情。当告别中学生涯时,学生们本应在校园和教室里流连,本应把陪伴自己的课本、考卷和作业本等视为一种美好的记忆。可是许多学生却在离校之前“撕书吼楼”,这究竟是为什么?
原因显然是这段学习生涯和这些课本作业并没有给学生们留下美好的记忆,留下的反而是痛苦的记忆,他们要以撕碎与嘶吼的方式与之诀别。
让学习变得如此面目可憎,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太过功利,我们的教材太过无趣,我们的教育方法太过僵硬,使读书学习变成一种强迫性的苦差事。这就像一个人被迫与另一个人结婚,终于到了离婚之时,被迫者还会善待结婚证书和无爱之家吗?
在苏格拉底看来,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因此他说:“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
而我们的教育,大多还是被动学习而不鼓励思考提问;我们的考试,当然也只有一种答案。为了考上大学,学生无论是否明白和赞同老师和课本给出的答案,只有死记硬背一条路。这样的学习,还有什么乐趣可言?这样的学习生涯,还有什么值得留恋之处?
如果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反思不改变,外在的“撕书吼楼”哪怕被强力遏止,它也会内化为心理行为,而且在心里会撕得更碎吼得更响。
检察日报:谁该为“质量报复期”的建筑埋单2014-04-30 |
韩 睿:集体合同入法助益劳资双赢2015-01-06 |
南 平:“最”文化前,尤需保持一份清醒2015-10-29 |
企业降成本宜多管齐下2016-01-07 |
圈点新闻2016-03-3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