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里安顿好“文化乡愁”
李 斌
//m.auribault.com
2017-01-25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 更多 |
“小年”一过,过年的气氛倍加浓郁起来。城里人忙着筹划走亲访友、休闲旅游,农村人忙着采购年货、洒扫庭院,打拼了一年的“新城市人”,也在焦急等待着驶向家乡的列车。亲情和文化的纽带将人们从不同生活空间拉拽到一起,共同奔赴这个叫作“春节”的精神家园。
文化学上讲,人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春节早已成为一种“文化乡愁”,回家过年,正是一种文化的必然、情感的必需。当一家人围炉夜话、守岁祈福,再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馨和家庭的意味。当拜年祝福伴随新年钟声纷至沓来,展现的是真挚情谊,更有致以时间和生命的特别敬意。春节是中华文化形象最迷人的呈现,团圆祥和、富贵平安、辞旧迎新、祈盼丰收等诸多主题,其实正是中国人数千年来始终不渝的生活理想。所以无论工作再忙、相距再远,都阻挡不了我们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守岁、拜年、祭祖,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舞狮舞龙……总是这些各具寓意的习俗,勾起我们对春节的集体记忆。对待像春节这样仪式感鲜明的节日,越是心怀依恋,越需要用行动去体现。如果不去告诉孩子,他们如何知道,“年”不仅是纵情嬉闹的时刻,还是藏在深山里的猛兽;饺子不仅是“舌尖上的诱惑”,还承载着更岁交子、大吉大利的寓意;压岁钱不是为了压住年龄,而是为了压住邪祟。费孝通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精神所依是原乡,守住文化皈依的阵脚,我们才能为自己、为未来守护好精神的原乡。
春节是一出历经千百年打磨的经典大戏,也是一场集纳了社会风尚的时尚展演。“三十晚上看春晚”,早已是雷打不动的“新风俗”。在中央八项规定洗礼下,“发高烧”的奢侈节礼不见了,大包小包的送礼大军也偃旗息鼓。网络世界里集纳爱国、友善、敬业等“五福”的游戏,拓展了人们对“福文化”的认知。长假过后选择在正月初七“人日”去健身,近年来也备受推崇。现代气息和社会正能量的融入,让春节有了更多时代况味。新桃换旧符,老干发新枝,文化传承本就有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在传统文化主干上长出时代新枝,正是春节可以历久弥新的密码。
有网友感叹,比身体回家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心回家。的确,每一次过年,都是一次生活情感、乡土情意与人间亲情的集中爆发、循环加深。骨子里的印记是无法改变的,对过年最大的尊重,莫过于把“年味”留在心中。既然春节被寄托如此之多的美好期待,在这个天涯共此时的时刻,更需要我们加深同家庭、同他人的情感链接,溯源自我的文化归属。
春节是生活的哲学,生活之树常青。春节是岁月的芬芳,岁月之花不衰。在春节里安顿好精神的故乡、文化的乡愁,我们任时代变动不居,永葆自信和从容。
文化学上讲,人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春节早已成为一种“文化乡愁”,回家过年,正是一种文化的必然、情感的必需。当一家人围炉夜话、守岁祈福,再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馨和家庭的意味。当拜年祝福伴随新年钟声纷至沓来,展现的是真挚情谊,更有致以时间和生命的特别敬意。春节是中华文化形象最迷人的呈现,团圆祥和、富贵平安、辞旧迎新、祈盼丰收等诸多主题,其实正是中国人数千年来始终不渝的生活理想。所以无论工作再忙、相距再远,都阻挡不了我们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守岁、拜年、祭祖,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舞狮舞龙……总是这些各具寓意的习俗,勾起我们对春节的集体记忆。对待像春节这样仪式感鲜明的节日,越是心怀依恋,越需要用行动去体现。如果不去告诉孩子,他们如何知道,“年”不仅是纵情嬉闹的时刻,还是藏在深山里的猛兽;饺子不仅是“舌尖上的诱惑”,还承载着更岁交子、大吉大利的寓意;压岁钱不是为了压住年龄,而是为了压住邪祟。费孝通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精神所依是原乡,守住文化皈依的阵脚,我们才能为自己、为未来守护好精神的原乡。
春节是一出历经千百年打磨的经典大戏,也是一场集纳了社会风尚的时尚展演。“三十晚上看春晚”,早已是雷打不动的“新风俗”。在中央八项规定洗礼下,“发高烧”的奢侈节礼不见了,大包小包的送礼大军也偃旗息鼓。网络世界里集纳爱国、友善、敬业等“五福”的游戏,拓展了人们对“福文化”的认知。长假过后选择在正月初七“人日”去健身,近年来也备受推崇。现代气息和社会正能量的融入,让春节有了更多时代况味。新桃换旧符,老干发新枝,文化传承本就有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在传统文化主干上长出时代新枝,正是春节可以历久弥新的密码。
有网友感叹,比身体回家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心回家。的确,每一次过年,都是一次生活情感、乡土情意与人间亲情的集中爆发、循环加深。骨子里的印记是无法改变的,对过年最大的尊重,莫过于把“年味”留在心中。既然春节被寄托如此之多的美好期待,在这个天涯共此时的时刻,更需要我们加深同家庭、同他人的情感链接,溯源自我的文化归属。
春节是生活的哲学,生活之树常青。春节是岁月的芬芳,岁月之花不衰。在春节里安顿好精神的故乡、文化的乡愁,我们任时代变动不居,永葆自信和从容。
编辑:张苇柠
人民日报:“回不去的故乡”何以绽放梦想2014-02-11 |
徐元锋:乡愁的力量2014-03-26 |
激发乡土中国的前行力量2016-02-15 |
不能只在“用工荒”时才想起农民工2016-02-17 |
春节“用工荒”与农民工的乡愁2016-02-17 |
春节用工荒,“年年岁岁花相似”?2016-02-18 |
春节归来话“乡愁”2016-02-18 |
干了这碗“乡愁”,我们一起持怀向往2016-02-22 |
春节习俗需要文化传承2016-02-24 |
从“新春·变化·乡愁”中感知美丽中国2016-02-29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