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提出以来,被各界进行广泛地诠释、演绎和实施,大有凡事都归结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上,都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挂上钩,好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万金油,什么都可以治,什么地方都可以抹。这种发展态势的形成不仅不利于我们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根本目标、理论基础、现实路径和重要手段等方面作出正确的认识,同时也会导致改革在泛化中迷失方向,陷入“碎片化改革”“多头改革”“抢跑改革”的困局之中,从而错失改革良机。
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不仅决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经济社会工作的重点,同时,也决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固有的核心重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而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主要凸显在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产能过剩的行业出现大量库存、大量呆坏账、大量“僵尸企业”。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这一根本目标和出发点的指导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有轻有重,抓住重点干实事,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旗帜鲜明地指出,“当前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才能体现改革的本质属性。
必须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任何部门一拥而上、没有顺序、没有策略的“拼盘式的改革”。各个部门没有统筹的运动式改革很可能导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陷入“改革抢跑”与“碎片化改革”的困境之中。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个部门和各个区域应当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发挥基层的创新能力,中央的顶层设计也必须在吸收各地和各个部门的基层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动态调整。唯其如此,我们才能一方面避免单纯顶层设计所带来的“一刀切”“不接地气”等问题,另一方面避免单纯基层创新所带来的“九龙治水”的困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有顺序,各类改革在各自的领域必须遵循改革的科学逻辑,没有科学逻辑的改革必将陷入混乱,必将在混乱中错失改革的良机。改革的顺序一方面在于明确主次,明确改革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改革的实施者;另一方面在于明确先后,要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控风险”与“促改革”之间的辩证关系弄清楚,要把先行改革与后进改革之间的逻辑搞清楚。例如,只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安全网的建设,才能从根本上突破目前地方政府保护下所形成的“僵尸企业”的问题;只有对政府权力体系进行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各类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只有在宏观经济不出现断崖式下滑和系统风险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全面开展金融开放的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有科学的改革思路去匹配,要能够真正打破各个部门现有的利益格局而采取恰当的改革工具。例如,在去杠杆进程中就不能采取简单大水漫灌的方式,在去库存进程中就不能利用加杠杆的方式来促进城市居民消化房地产库存,在去产能进程中不能简单采取行政性平均分派的方式,在降成本进程中不能简单挂账而无制度性的改革。正是从这种逻辑出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是一个系统设计,每项任务都很吃重,各项任务之间有关联互补作用,都要统筹兼顾,动态优化,积极推进。从具体操作看,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各阶段也要有不同的着力点。”(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016-01-04 |
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016-01-04 |
有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016-01-04 |
供给侧改革需要减税,也需要优化税制 | 2016-01-04 |
经济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016-01-04 |
以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 | 2016-01-04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内涵 | 2016-01-04 |
澄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认识误区 | 2016-01-04 |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 | 2016-01-04 |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 | 2016-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