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家盛:就玩“一把刀” 从油漆工到云南机械加工行业的“一把刀”,从学徒到拥有“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的“名匠”……53岁的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车工耿家盛用30多年的执着,诠释着“工匠精神”。 |
|
“老翟来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翟筛红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工状元”。他说:“通过这么多年的经历,我总结出一句话‘慢工出细活’,只要你耐得烦、霸得蛮、吃得苦,你就能把这个活儿做好。” |
|
“工人院士”李万君 已获得“中华技能大奖”以及多项发明创新奖项的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焊工李万君,如今依然手握焊枪活跃在生产一线,以精湛技能打造最安全可靠的中国制造高速列车。 |
|
田明:创新型石油工人 记者在江苏油田见到田明的时候,他穿着标志性的橘红色工作服,皮肤黝黑,神情温和,嘴边常挂着的一句话是:“我们要做有知识、创新型石油工人。” |
|
“徽匠状元”吴雄飞 他是全国劳模,是“中国好人”,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最美青工"、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赢得诸多荣誉,都是因为他在燃气维修这个普通的岗位上,用心去做好每一件"小事"。 |
|
刘自鸿:在豆腐上盖大楼 尽管企业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仍然坚持每次出差坐经济舱、每天6点就来到公司开始工作、对产品的打磨像“工匠”一样精益求精。 |
|
张文良:竞赛中超越 他是双料技师能手,曾荣获两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不同工种的“冠军”和“季军”;他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
|
刘莎:快手绝活成“状元” “当上全国劳模,压力更大了,好多双眼睛在盯着你看,所以成为全国劳模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今后的日子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刘莎说。 |
|
鲁宏勋的“金属雕花” 从业33年,这位航空“鲁班”先后参加了我国多型空空导弹的科研试制和生产交付等工作,完成上百种工装夹具和工艺方法革新,一个个精确至微米的零件证明了他“金属雕花”技艺的炉火纯青。 |
|
铁轨“女神探”关改玉 “前方是两条永不交汇的直线延伸开去,一眼望不到头;往后看,仍旧是这两条线,尾端消失在天地的尽头。我就站在这两条线的中间,头顶毒辣的太阳,一个人默默地工作。” |
|
杨金龙:不负众望 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1/6左右,是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对油漆厚度所允许的最大误差。杨金龙凭借高超的技术挑战不可能,获得这个项目的冠军,为中国实现了零金牌的突破。 |
|
“大工匠”杨金安 参加工作32年,晚上在50多摄氏度的冶炼车间里,守着内部温度达到1600多摄氏度的大型炼钢炉,已经成为杨金安的工作常态。”百炼成钢”,人们这样总结杨金安的“大工匠”之路。 |
|
王淑芳的北斗“星”路 王淑芳是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建设招收的第一批大学生。今年44岁的王淑芳,已是交通运输部导航中心的高级工程师,22年来的工作,她与北斗事业如影随形。 |
|
王阳:为航天事业多做贡献 今年50岁的王阳,当了30年车工,创下了连续21年生产无废品的惊人记录。在工厂,加工特种设备有困难,找王阳;遇到攻关难题,还要找王阳。2013年厂里成立了“王阳技能大师工作室”。 |
|
打通汽车充电“最后一米” 冰冷的仪器设备,在祝文姬眼中却是奇妙的组合,她说:“一个你从表象看到的东西,你想把它做成一个设备或者仪器,最后经过不断实验终于成功。自己的想法由此变成现实,这是多么高兴的事啊!” |
|
海尔创客 梦想起飞 海尔内部员工及社会创业者在海尔创业加速平台这个“巨人”肩膀上,尽情释放创新思维,放飞创业梦想。截至目前,海尔创业加速平台上100个创业小微年收入过亿元,24个创业小微引入风投,12个创业小微估值过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