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为航天事业多做贡献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王阳是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11厂的数控加工车间车工班班长。他操控的三尺车床上,曾生产出神舟飞船、两型火箭等装备的重要配件。

今年50岁的王阳,当了30年车工,创下了连续21年生产无废品的惊人记录。在工厂,加工特种设备有困难,找王阳;遇到攻关难题,还要找王阳。2013年厂里成立了“王阳技能大师工作室”。对于大师的称谓,王阳笑着说,平时更多人叫他师父或者老王,他说,大师是一种传承,他要把严谨的作风和精湛的技艺传下去。

王阳说,在他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会坚持他的岗位,为航天事业,多做点贡献。>>详细

成长之路
人物简介

复员进厂遇好师傅

王阳1985年从部队复员时,二十岁出头,仅有高中学历,按他自己的说法,他入厂时只想“有个工作”,而成功是因为“遇到好师傅”。

王阳说,他16岁当的兵,20岁到企业,就想找个好一点的工作,听父亲一句话就进了厂,也非常幸运,分了一个好师傅,是当时航空航天部的劳模。从传授技艺来说,别的师傅是传点留点,但他的师傅是毫无保留。刚出徒不久,师傅让他加工一个军品零件,当时觉得非常自信。师傅拿着他的产品看了半天,当时就摔地上了。师傅对产品就是精益求精的,对他也是非常苛刻的。

坚守一线

从1985年入厂至今,他的车工生涯已经超过30年。2004年起,从所在企业到全国,王阳获得的各种层级的“劳模”称号不断增加,但直到今天,王阳的工作地点仍在三尺车床旁边。

这些年当中,有过两次要把王阳调离一线,也算是“升官”。因为他岁数也大,威信也高。但他觉得,对人才来说,必须给他放在适合的位置上才能发挥作用。”

为人师长,传承技艺

如今,他自己也已经为人师长。2011年,以他名字命名的“王阳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2013年,航天科工三院“王阳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他开始发挥科研攻关与人才培养的双重作用。现在,他有3个徒弟已经成为高级技师。王阳说,时代在变,传道的方式也在变。>>>详细

王阳是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11厂的数控加工车间车工班班长。

1985年,王阳从部队退役,仅有高中学历的他入厂工作。除了跟师傅学艺,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完成机械加工专业大专班的课程,并在在加工国家某战略型号关键重要件壳体时,他建议修改原有工艺规程,使工效提高一倍。

王阳攻克生产难题26项,实现技术革新29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大大提高工效,创价值近百万元。他提出并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涵盖市场开拓、科研生产、行政管理、后勤保障诸多方面,为工厂节约资金180余万元。

图片报道

大师风范

“王阳是一线的灵魂。”工人们说,遇到什么难题都会下意识地找王阳。在加工某型号关键件时,由于周期短、要求严,他吃住在工厂,连续奋战10余天,有时一干就是一个通宵,最终提前5天完成任务,确保了产品按期交付。

近10年里,王阳完成工时58512小时,相当于10年干了20年的活,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100%合格率背后

王阳在车工岗位上创造了连续21年无废品的惊人记录。他交付的数百套产品合格率100%,从未出现过质量问题和耽误工期的现象。

100%合格率从哪里来?王阳说,做到“零失误”只有一个秘诀,就是师父教给他的“眼到、收到、心到”。他摸索总结出“一看,二选,三找,四细,五严”五步加工法,对每项任务精益求精。

年轻人心中的大师

王阳至今还记得自己刚刚出徒不久,因为心不在焉做出了废件。师父先是拿起零件端详,随后生气地把零件摔到地上,扔下一句话“你要么不干,要干就把活干好。”

这句话,王阳记了一辈子。现在,王阳自己也是师父了,而且是年轻人心中的大师。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