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自古以来文人和琴是分不开的,我们请到京城著名的文人琴家吴寒老师为《青睐》的听众讲历代文人和古琴的故事
文人琴家吴寒古琴与中国文人的不解之缘
吴寒在《青睐》讲座现场
吴寒主编《太古遗音》入选2017年国家古籍整理再版扶持项目
器物:古琴 时间:8月6日
地点:地坛公园方泽南亩小院
主讲嘉宾介绍
吴寒,斋号九琴轩,古琴文化研究学者、美学评论家,主编有《太古遗音》和《五知斋琴谱》等珍贵古琴文献,中国国家图书馆授权他复制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的“铁琴铜剑楼”的铁琴及浙江博物馆馆藏之宝“彩凤鸣岐”等古琴。
吴寒曾参与策划2016年11月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的迄今为止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太古遗韵——中国古琴文化大展”,担任艺术总监。
今年5月15日,吴寒先生应邀在故宫御花园为参加“一带一路”的各国贵宾,抚奏宋代古曲《山居吟》。
吴寒坚持多年的公益古琴文化传播,并将古琴艺术与中国书法、绘画、香礼、茶道等进行美学和哲学比较。策划主办了超过百起书画、古琴展览,在国家图书馆开展每个月一期的《左琴右书系列国学讲座》、《中国古琴文化进校园》等上百场古琴公益普及和古琴雅集。吴寒常年受邀赴高法、解放军艺术学院、北大、北语、北交大、北京政法大学、故宫学校等十数所学校及其他单位进行专题古琴文化讲座,积极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夕阳西下,黄昏中归巢的燕子擦着人的脸掠过,虽然是盛夏,但是地坛公园斋宫后方泽南亩小院里却静谧清凉。赵普书画工作室内的赵普老师大尺幅的书画吸引着参加《青睐》讲座活动的听众们,旋即吴寒老师的琴桌和琴凳先于老师到来。因为下午在美院那边有一场讲座,没来得及吃晚饭的吴寒老师随即步入画室。听众们期待的中国历代文人的琴人琴事,任吴寒老师信手拈来娓娓道出。
从“伏羲见凤集于桐”到“绿绮和焦尾”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很快就到时间了,最后参加活动的听众强烈要求吴寒老师抚琴一曲。吴寒老师调换了一床古琴,一曲《阳关三叠》也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必操的一首古曲,苍古幽远之声,袅袅不绝。远窗外,一轮明月正在树梢上,这个晚上恰逢十五,从此高山流水皆化为知音。
桐 琴的出现
源于人文始祖的有感而发
古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它的产生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在《太古遗音》当中讲道:“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中国人的审美,往往就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这是我们这个族群的重要表达方式,那么作为中国人文始祖的伏羲氏,他看到了凤凰在梧桐树上栖息的现象,做了什么呢?他把梧桐树砍伐下来根据凤凰的体型,以一年三百六十日的周天历法,造出了一床三尺有六的琴。《琴论》写道:“伏羲氏削桐为琴,面圆法天,底方象地,龙池八寸通八风,凤池四寸合四气。琴长三尺六寸,象三百六十日。广六寸,象六合。”
这床琴的木料,是采自弋山南面的孤桐,后来在一场大火中孤桐绝迹了,有人说孤桐可泛指梧桐。有人说孤桐是上古时期的一块贡品,是给大禹的材料,在治理水患之后,禹王大悦,用孤桐制琴表达他喜悦的心情。在这里,我们不妨把孤桐解释为中国梧桐,它不是泡桐也不是法国梧桐,它的树皮是青色的,诗中称为“碧桐”,树梢因为生长周期短,密度不够,敲起来声音轻飘飘的;树根生长周期长,密度很大,不太容易发声,“叩其上声音则清,扣其下声音则浊”,取中间部分则清浊相济,这俨然是一个中庸的精神。伏羲以其文心制琴,这是上溯最早的说法。伏羲坐在方坛上,聆听来自八个方向的风声,依此命制了音律。
当然,古琴起源的说法还有很多,但无一例外都与华夏先民有关。中国文人的至简特性,导致他们在最古老的乐器命名上都很惜字如金,比如琴、瑟、笙、笛、箫、筝,都是一个字,两个字或以上的都是后面的外来乐器,如唢呐、琵琶等。直到1919年新文化运动以后,西洋乐器传入我国,这些乐器中有大量的琴,可“琴”的名字却被这床本土的琴所独占,因此为了区别西方乐器和新兴的其他乐器,在“琴”前面加了“古”字以示区分,“古琴”这个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人大80后教师李萌昀:国学好玩 国学有用... | 2014-08-12 |
王世襄先生与古琴的轶事(图) | 2014-08-12 |
“90后”女孩古琴网销北美 年销售额达2... | 2014-08-12 |
李祥霆:让古琴成为内心的歌唱(图) | 2014-08-12 |
李佩:96岁还在努力做事 | 2014-08-12 |
王小鹰作家要有一颗独立的心(图) | 2014-08-12 |
北京市劳模、钧天坊创办者王鹏:古琴就是我... | 2014-08-12 |
安刚强:“拾破烂”的文学副教授(高清组图) | 2014-08-12 |
李凤云:弘扬传统以琴动人(图) | 2014-08-12 |
叶嘉莹:剪一段流年时光 赋成诗意风景 | 2014-0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