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文化自信 树立主体意识
在5月17日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楼宇烈说,“文化是长久的历史沉淀下来的一种民族根本精神,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所在,它无形中深刻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言谈举止。所以,一个国家的实力最终是体现在文化上,只有拥有了文化自信,国家才能持久强大。”
在楼宇烈看来,当下国人缺乏文化自信,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现象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五千年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所做出的贡献和所居地位有多重要是客观存在、不容置疑的。现在,很多国人缺失文化自信在于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对于优缺点了解不够全面,因而产生怀疑、误解。”
楼宇烈认为,没有历史没有传统就没有现代,“面对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如果只看到缺点,看不到优点,就无法树立文化自信,我们不回避缺点,更应该看到优点,才能增加文化自信。”
这种文化自信既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来源于国人的理性辨识。当2005年,韩国将民族传统节日“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时,在国内曾引起一片广泛争议。
对此,楼宇烈表示国人不必愤愤不平,做好本土文化传承最关键。“韩国江陵端午祭,内容时间和我国都不一样,江陵端午祭只局限在江陵地区,持续一个周时间左右,而我国的端午节是全国性节日,范围广阔。”
2006年,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通过国内存在标志性端午节习俗的湖北、湖南、江苏三省四地联合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
在2008年国家将公共假日从五一等现代节日向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转向之后,楼宇烈认为这体现出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让民众意识到传统文化,其实更应该倡导节日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来深化对节日的参与感和了解。”
楼宇烈说,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开放多元的,应该秉持包容接纳的心态。“立足我国传统文化,不同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平等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这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视中国文明所做贡献、树立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
寄望青年 担负传承重任
作为民族和国家的未来,青年一代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青年一代必须自觉加强对本土优秀文化的认同和了解,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树立文化自信,担负起传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
楼宇烈说,青年人思想开放,接受吸收各种价值观、文化观速度快,但同时辨别能力较差。“青年人总觉得现代化科技化的就是进步,从来没有想过很多传统的东西一旦丢失,反而是落后了呢?”
面对时下洋节日流行国内,尤其是青年人中的现状,楼宇烈认为原因很简单,解决方式也很简单。“无论是我国节日,还是外国节日,让青年人了解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最为关键,如果只局限于表象,盲目追随娱乐化,是没有意义的。”
而如何让青年人多角度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楼宇烈认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仅要宣传抽象的道理,还要转化为具体有形的事例、人物,让青年人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真实活力。”
为此,楼宇烈谈到目前正在开放的两个展览,一个是故宫的“《石渠宝笈》特展”,一个是首都博物馆的“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这两个展览的文物让人叹为观止,能够增强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敬感。”
其实,古往今来,青年人一直是中华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主力军。他们秉持着特有的抱负和热情,身体力行、绵延不绝,创造了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一脉相承的奇迹。
新时期下,面对愈益开放交融的文化潮势,青年人在多元化的价值观冲击下,难免会一时迷茫困惑。青年人如何保持自我、坚持立场,展现积极向上的热血激情,勇于高擎责任和担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隐藏着最佳答案,也铺展开一条身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历史使命的路径。(李川 张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