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 3荒岛之歌 —
每个人手中的每一件小事,最终都归结到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性能上。
——黄旭华
扛下苦与难
三年自然灾害后,中央决定全面上马核潜艇研制工作。
1965年,研究所组建,黄旭华任副总工程师。
1966年,黄旭华拖家带口,和一批技术人员进驻辽宁的荒岛葫芦岛。
刚上岛,他们就领教了风沙的厉害。一阵大风刮来,女儿小燕妮差点掀倒在地。岛上有这样一首打油诗:葫芦岛,两头大,中间小,风沙多,姑娘少,兔子野鸡满山跑。
大家苦中作乐,戏谑道,岛上一年刮两次大风,一次刮半年。也想过植树造林,可不到几天,树苗就被大风吹跑了。
岛上粮食、生活用品供应有限。只有一间杂货部,一楼卖米、面、油,二楼卖布匹等生活用品。在黄旭华的带领下,大家当起“挑夫”,每到外地出差,就“挑”些物资回来。最厉害的“挑夫”,一个人背回23个包裹,最重的一个达150斤!
生活的困难,不算什么。有更高的科学高峰,等待他们去攀登。
核潜艇技术复杂,最关键的有七项: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舰体、舰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声呐、惯性导航系统、发射装置等,人称“七朵金花”。
仅解决其中一项,都有巨大的工作量。核潜艇数据复杂,要运用三角函数、对数等复杂运算公式。没有计算机的年代,所有的计算都靠人工打算盘和拉计算尺。
窗外,风沙怒吼;屋内,聚精会神。噼里啪啦的算盘声,硬邦邦的窝窝头,成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作者青春年华的注脚。
黄旭华将研究人员分成两到三组,同一数据同时开工,算出来结果一致就通过,不一致,从头再来。有时候,为了一个数据,大家会算上几天。
岛上时光,没有上下班之说。所有人都知道肩负的重大使命,那就是尽快研制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核潜艇。
晚上10点多,食堂有时会送来豆浆、馒头。30多岁的研究员尤庆文只喝豆浆,把馒头揣回家,大人饿点没关系,孩子可正在长身体。20多岁的曹志荣饭量大,总是吃不饱,晚上11点多饿得撑不住了,就回宿舍睡觉……
大国崛起,上下求索。在那片荒岛,他们为民族扛下了苦与难!
“斤斤计较”
大师总是能用简单的话语,厘清复杂的问题。
黄旭华用三个字,指出核潜艇的关键:艇、堆、弹。
核潜艇发射导弹,要先从水底把导弹推出去,升到空中一定高度再点火。这种发射是摇摆的,比陆地发射难度大很多。稳定性对核潜艇至关重要。
数千吨的艇,要装上几万台(件)设备,怎么精准地测出各个设备的重心,再调整出一个理想的舰体重心,是个尖端课题。
黄旭华采用最原始的办法,把科技人员派到设备制造厂,弄清每个设备的重量和重心。设备装艇时,在船台进口处放一个磅秤,每件设备一一过秤、登记,施工后的边角余料及剩余的管道、电缆,再过秤扣除。
曹志荣等年轻的大学生被安排做称重的活。黄旭华要求记录的重量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并一个个检查,不合格的退回去重称。“我们是来干大事业,做这些初中生都可以做的小事,大材小用。”私下里,有人嘀咕。
黄旭华抽出时间挨个谈话:每个人手中的每一件小事,最终都归结到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性能上;稍有不慎,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言传身教,一批又一批的科研工作者,在黄旭华的带领下,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习惯,迅速成长。“斤斤计较”制造出来的核潜艇不负众望,艇体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完全吻合,一艘排水量达数千吨的艇,能做到如此完美,实属不易。
65吨重的假陀螺
黄旭华始终坚持,尊重科学,按照科学规律搞核潜艇试验。
当时,国外权威文章提到,美国导弹核潜艇装上一个65吨重的大陀螺,利用陀螺高速旋转,在发射导弹时把艇体平稳下来。经过理论分析和试验后,黄旭华大胆地取消了这种设计。“我们的核潜艇没有一件设备、仪表、材料来自国外,艇体的每一部分都是国产。”黄旭华斩钉截铁,他坚信,不用大陀螺依然可以保持稳定。
对于年轻一代科研人员,黄旭华会送他们“三面镜子”:“放大镜”——扩大视野,跟踪追寻有效线索;“显微镜”——放大信息,看清其内容和实质;“照妖镜”——鉴别真假,汲取精华。
后来的事实证明,美国导弹核潜艇并没有安装65吨重的大陀螺。报道完全是子虚乌有。
不打扰的“相守”
进入上世纪70年代,黄旭华和同事们开始“丰收”——
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1974年8月1日,这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越是有成就,越是要把自己埋得很深。
黄旭华的辉煌,女儿们浑然不知。她们只知道,爸爸很忙。
漫长岁月里,李世英独自带着孩子,用成全来守候。
300多斤的煤球送到楼下了,李世英和黄燕妮,一撮箕、一撮箕,往三楼搬。
二女儿出生了,岛上生活困难,李世英忍痛将孩子送到上海外婆家。
地震来了,李世英抱着刚出生的三女儿黄峻,拉着大女儿往外面跑……
劳累,沮丧,无数次冲击李世英心头。她从不埋怨,从未落泪。
一年冬天,大雪纷飞。黄燕妮上学途中跌入雪坑,大雪没过胸口。李世英上山找到女儿时,黄燕妮已双颊青紫。到家后,黄燕妮昏迷了九天九夜。李世英衣不解带,日夜守候,把女儿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数日后,黄旭华回到家里,才知道女儿大病一场。“姑娘好样的!你敢冒大风雪上学,好!”黄旭华笑着摸摸燕妮的头,“要勇敢往前闯,但也不要蛮干。”
第一代核潜艇总师黄旭华:“我一生都属于核... | 2014-06-04 |
88岁黄旭华不知何时“退休”:为国家核潜... | 2014-06-04 |
敢为世界先 盘点2014年科技“霸主”背... | 2014-06-04 |
敢为世界先 盘点2014年科技“霸主”背... | 2014-06-04 |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人间蒸发30年成就... | 2014-06-04 |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成就... | 2014-06-04 |
师者,引路的明灯 | 2014-06-04 |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如深海潜艇为祖... | 2014-06-04 |
张锦岚:为捍卫我国海洋权益“潜行”30年... | 2014-06-04 |
93岁黄旭华仍在为国“服役”(图) | 2014-0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