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三菱“断臂求生”能否在华救市?

//m.auribault.com 2015-04-17 15:01:49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三菱(中国)新任总经理宇佐美雄久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一成不变是不能被接受的,三菱在中国会强化品牌、注重消费者服务满意度。这话说得很含蓄,但理解起来却很犀利。三菱品牌在中国走了一条长长的弯路,可谓从高峰跌至谷底,“一成不变”当然无法接受。
  品牌力、产品力缺失,是造成三菱目前在华困局的主因,即便宣布专注SUV,又能为三菱带来什么?如若全无新鲜血液注入,专注又有何意义?

广汽三菱劲炫ASX
  据美国媒体最新报道,因轿车市场竞争激烈,盈利困难的三菱汽车确认将不再考虑轿车研发,彻底专注于SUV领域。对此,中国经济网汽车早前曾刊发文章《三菱不继续研发轿车 应给中国市场一个说法》,明确指出,虽不知三菱是否已与中方合作伙伴达成共识并作出补偿,但如此“断臂求生”之举更像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先不谈三菱在华更适宜匹配轿车的中小型发动机合资项目何去何从,东南汽车身为三菱轿车业务在华合作伙伴,近年本就业绩不佳,2014年仅售出6.4万辆轿车,同比下降44.43%,三菱此时宣布放弃轿车无异于釜底抽薪。
  而论及三菱放弃轿车业务对于中国市场究竟有何影响,笔者也认为前景并不乐观。

广汽三菱帕杰罗·劲畅
  不走寻常路 专注SUV能带来什么?
  三菱当前在华处境虽然颇为狼狈,但就SUV而言,历史上三菱确实颇有建树。十余年前三菱帕杰罗风靡一时,在华更一度深受酷爱越野车型的用户追捧。而竞赛场上三菱汽车也曾风光无限,更连续7年封王世界顶级越野赛事——达喀尔拉力赛。
  当前欲集中资源力拼SUV市场的三菱,正是希望恢复昔日辉煌。但在中国市场,回顾过往,三菱汽车实在难以怨天尤人,最终如此落魄只能怪自己不太争气。
  “隐瞒产品质量问题”、“为提升销量向信用不良者提供贷款”、“经销商难以承受高库存导致渠道危机”,过往年间,三菱于全球车市丑闻不断。其中主打车型帕杰罗也未能幸免,因刹车失灵等质量问题,曾经的“神车”更被迫走下神坛,品牌公信力严重受创。
  而如今,因为轿车不赚钱那就不干了,三菱此举不仅像孩子般任性而为,也凸显出企业底蕴的缺失。
  “三菱放弃轿车和长城汽车专注SUV并不具有可比性。长城是因为做出了成绩,而整合有限资源实现更大突破,如攥紧了拳头。而三菱则是被动收缩,落魄之下的无奈之举。”在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颜景辉看来,正如三菱在华合资历程颇为曲折般,其举止有时也匪夷所思。
  实际上,除去广汽三菱的劲炫、帕杰罗·劲畅两款国产SUV车型之外,三菱在华仅有欧蓝德、帕杰罗两款进口SUV车型。其中,专注越野的帕杰罗过于小众,仅有欧蓝德有望国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三菱希望复刻往昔辉煌,但SUV产品层面却又缺兵少将,这实在有些尴尬。”颜景辉表示。
  基于此,在产品层面究竟能否为中国市场注入强援,将是三菱专注SUV之后的主要看点。如若没有明显改进,那专注又有什么意义?

三菱与北汽合作生产的帕杰罗速跑
  品牌力缺失 三菱在华曲折的合资历程
  三菱在中国的发展宛如“过山车”,从辉煌到落寞,同期的中国车市则进入“井喷期”—“黄金十年”应运而生。回过头看,三菱作为入华较早的外资车企,却不争气的任由机遇流失。
  自2005年起至今,三菱在华已然边缘化,年销量仅在3万辆上下徘徊。虽然2013年、2014年在华分别售出6.7万辆和7.3万辆,稍显复苏迹象,但相比自身历史最好成绩仍有明显差距(三菱在华销量曾一度高达约15万辆)。
  因种种负面消息,三菱和北汽的合作因其与戴姆勒-克莱斯勒资本合作关系结束及戴姆勒、克莱斯勒分家终告一段落。至此宣告三菱在华高速发展期终结。
  虽然自1995年即与长丰签署技术合作协议生产“猎豹”车型,但一直以来不仅三菱和长丰的合作关系始终不温不火,反而相互猜忌、指责的负面新闻不断,直至广汽出现,未能有所建树的三菱、长丰合作也宣告结束。
  2012年广汽三菱成立,正逢国内SUV热潮之际,这本被广汽寄予厚望的联姻,却未见有何惊人之举。三年过去,仅凭两款国产车打天下,难耐市场竞品太多,实在有些寡不敌众。
  “虽然三菱已决定押宝广汽,但如若合资公司迟迟难以取得较大突破,出于历史轨迹判断,反复不断的三菱与广汽的甜蜜爱情能维持多久,实在耐人寻味,这也为其在华前景打了一个问号。”颜景辉表示。
  三菱在华之路越走越窄,是不争事实。而产品力不足之外,越发低落的品牌力也尽显尴尬。
  “SUV世家”口号,是广汽三菱为重燃三菱旧有粉丝热情打造的品牌营销概念,但在颜景辉看来,这一概念却过于空洞。“这与躺在功绩薄上空谈无异。一方面帕杰罗的辉煌已过去多年,还能有多少铁杆粉丝?此外,当前SUV市场竞品众多,市场环境也早非十五年前可比,三菱有何必胜优势?在消费升级之下,个性化需求陡增,‘新’字之上,三菱又怎言必胜?”
  品牌力、产品力皆无优势,专注SUV之后的三菱在华何解困局?中国经济网汽车将持续关注。(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烨)

编辑: 周璇

京ICP证100580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本站地图|投稿邮箱|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