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年轻人为何不愿穿“白大褂”-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工会

深度报道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年轻人为何不愿穿“白大褂”

2018-10-11 11:51:32

  导读

  在今年开学季,记者调研发现,过去异常火热的医学专业似乎遇冷,不少莘莘学子对从事医学专业望而却步。一些医学院负责人表示,医生这一职业风险大、门槛高、报酬低,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穿上“白大褂”。但即使这样,医学教育也必须是精英教育,需要历经从基础到实践,再到人文的系统培养过程。

  60万医学生,仅10万人穿上“白大褂”

  记者在甘肃省庆阳市农村调研发现,一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因无人学医而面临医务人员青黄不接的状况。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卫生院院长邵亚洲介绍,当地村医年龄结构老化,后继乏人问题突出,全镇村医年龄最小的43岁。

  45岁的肖金镇张庄村卫生室村医邵玉宁说,自己曾动员女儿学医,但孩子以“没双休,晚上还出诊”为由表示坚决不干。全省虽然免费定向培养农村医疗人才,但受种种因素影响,村里选择学医的人越来越少。

  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执行院长张连生表示,部分医学院临床专业依旧热门,国内医学院招生分数高,并不缺乏优秀的学生报考。

  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医护人员的子女从医的比例非常低,以兰大二院为例,医护人员的孩子学医比例不到10%。中国医师协会今年1月公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45%的医师不希望子女从医。

  记者在北京、甘肃等地采访医学院后发现,较之改革开放初期,医学生的吸引力有所降低,即使考取了医学专业,之后穿上白大褂者也明显减少。

  “尽管我国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但真正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约10万人。”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张宏冰告诉记者。

  不愿意穿“白大褂”成因复杂

  ——执业环境变差,超负荷工作下难以“精益求精”。兰大一院心脏中心主治医师徐吉?此担?恍┘沂羧狈??疽搅浦?叮?灾瘟破谕?倒?撸?衔?皆壕透檬瞧鹚阑厣?牡胤剑???雎粤艘搅频母叻缦招浴8仕嗬贾菀幻?笏囊窖??毯昝鳎ɑ??┧担?耙侥帧毕窒笱巯掠兴?航猓??约菏迪捌诩浠崤黾?颊吣谩鞍俣劝倏啤敝富右缴?尾。?坝械牟∪瞬蛔霭才诺募觳椋?膊磺┳郑?怪饰室缴?撬?娑ǖ模???U镏沃圃炝寺榉场薄?/P>

  兰大一院急诊科主任褚沛说,大型医院越是优秀的医生越是超负荷工作,但医生也是有血有肉的,一个医生最好的工作状态是张弛有度、游刃有余,一边享受快乐生活,一边解除病人痛苦。“我不赞成多给一些钱,多加几倍的活,这会累死医生的。长期下去会造成精力透支,对病人也是不负责任的。”他说,医生在精力不好的状态下,手术或者思考过程容易出现偏差,过度疲惫也容易导致医患沟通效果不好。

  ——医学本科生择业高不成低不就。张宏冰说,在我国,省级医院基本只招博士、硕士,地市级医院至少要求硕士学位,部分硕士、本科毕业生去二甲医院,专科毕业生去县级以下的医院成为常态。通常,医学生不愿去小城市或乡下,即使愿意,还要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且只有证书没有学位,以后不准报考临床专业研究生,这意味着几乎没有希望再进入三甲医院工作。

  因此,应届毕业生大多首选继续考研,这是医学本科生不愿从医和医院招不到足够医生的重要原因。

  ——职业起步薪酬低,医路漫漫成才难。“30岁还向家里伸手要生活费,这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啊!”蔡宏明说,毕业后面临结婚买房的压力,还要规范化培训3年,其间没有工资可领,马上三十而立的他真心等不起。

  张连生说,自己女儿本硕博学医连读8年,毕业2年后在苏州一家公立医院工作,工资加绩效为8000多元;侄女本科毕业,在苏州做医药代表,工作首月仅工资就有7000多元。工资偏低、就业心态等综合因素下,许多医学生纷纷跑去制药企业当医药代表,实在是有点浪费人才。

  ——各地医学院普遍扩招。张宏冰说,一些大学不差钱,没有招生压力。多数普通高校的经费来源与学生人数直接挂钩,只有少量政府财政拨款和学费,所以只得尽可能多招学生,影响了医学的精品教育特点。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质量不高,多数不能从医或找到理想的医院就业。

  “即便医学人才紧缺,也不能不尊重医学教育规律”

  想让更多年轻人穿上“白大褂”,还需要为医生提供合理收入,改革不完善的医疗制度,解决培养人才与基层需求脱节的问题。

  首先,让医生获得合理收入,改革医学生培养模式。兰大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阎立新说,目前医生薪酬低具有普遍性,薪酬制度不能体现多劳多得原则。比如,甘肃对公立医院的工资基数参照普通事业单位,医生不能和公务员作同等对照。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前期投入成本大,工作后多处于超负荷状态,应尊重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合理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薪资。

  张宏冰建议,可考虑学习美国的住院医生3至5年、专科医生2至3年的培养模式,出台政策鼓励和吸引医生到地方医院就业,缩小大医院与小医院医生的收入差距。

  其次,大力发展地方医院,畅通基层医院人才引进渠道。阎立新说,2015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目前各地虽然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投入力度,但大部分都是给钱给物投资硬件,医学人才软件方面仍需要一系列政策配套,在个人待遇、职称晋升、事业发展上给予倾斜政策。

  张连生说,医学生高不成低不就,还在于一些基层医院进人机制不畅。需要进一步改革基层滞后的选人用人机制,让医院用人自己说了算,打通医生进修晋升通道,使出台的新政真正体现尊医重卫。

  第三,因需施教和精英教育并重。阎立新说,如今许多专业医学人才,不仅是小医院缺,大医院也很紧俏,如何保障医学人才有效供给,需要医学院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拿精神卫生专业来说,心理疾病治疗需求不断增大,但是医学院目前培养的该专业本科生非常少,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即便医学人才紧缺,也不能不尊重医学教育规律,翻倍扩招难免会出现教育质量滑坡。”阎立新认为,大学整体发展趋势是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但医学教育绝对是精英教育,需要历经从基础到实践,再到人文的系统培养过程才可以。(梁军 帅才)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18年第10期,原标题《医学教育要走精英教育之路》

来源: 半月谈
编辑: 梁雨桐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