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生死“摆渡人”(组图)
//m.auribault.com 2017-09-13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更多

闫娟正在安抚捐献者家属。 范丽芳 摄

闫娟正在安抚捐献者家属。 范丽芳 摄

  沟通和协调是闫娟的日常工作,与火葬场、医院、医护人员、家属,民政局多方协调。在执行过程中,不成功的情况也占到多数,可能是因器官长期衰竭不符合捐献条件,或者是捐献者所在医院不愿意配合,还有的仅仅是因为死者亲属一句反对的话。

  为了让捐献过程顺利,协调员首先需要获得家属信任,“只要换位思考,真诚对待,多数家属是比较容易沟通的。”但遭遇人身攻击和语言侮辱也是常有的事。而每次正当闫娟犹豫要不要放弃时,另一个家属的举动让她决定坚持下去。

  “每次站在生命的转折点,工作的压力都让我无比压抑。这次却让我震撼和感动。”闫娟在她的日记中记录,他们是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爸爸妈妈和22岁的双胞胎儿子,在太原上学的小儿子打篮球时突发脑出血,生命戛然而止。从四川赶来的父母悲痛过后,决定把孩子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哥哥说弟弟生前就乐于助人,肯定也希望这么做。

  这名死者捐出的一对眼角膜、一对肾脏和一个肝脏,挽救了三个被病痛折磨的家庭,闫娟说,“如果我们放弃了,等待救治的人就更没有希望了。”

三年间,闫娟与上百个家庭进行友善沟通,协助28个家庭完成人体器官捐献意愿,这些器官挽救了数十名等待移植的患者。像闫娟一样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山西有38人,全国有2000多人。 范丽芳 摄

  三年间,闫娟与上百个家庭进行友善沟通,协助28个家庭完成人体器官捐献意愿,这些器官挽救了数十名等待移植的患者。像闫娟一样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山西有38人,全国有2000多人。 范丽芳 摄

  从2016年开始,民众对于人体器官捐献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几乎每个大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急诊科都能看到关于人体器官捐献的介绍。”闫娟说,三年间,她与上百个家庭进行友善沟通,协助28个家庭完成人体器官捐献意愿,这些器官挽救了数十名等待移植的患者。像闫娟一样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山西有38人,全国有2000多人。

  根据相关规定,捐献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在病情救治需要接受人体器官移植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排序。此外,从2012年开始,捐助者家属可以获得一次性的适当的救助款,用于医疗救助和丧葬补助等。

1 2 共2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