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闫娟正在安抚捐献者家属。 范丽芳 摄
沟通和协调是闫娟的日常工作,与火葬场、医院、医护人员、家属,民政局多方协调。在执行过程中,不成功的情况也占到多数,可能是因器官长期衰竭不符合捐献条件,或者是捐献者所在医院不愿意配合,还有的仅仅是因为死者亲属一句反对的话。
为了让捐献过程顺利,协调员首先需要获得家属信任,“只要换位思考,真诚对待,多数家属是比较容易沟通的。”但遭遇人身攻击和语言侮辱也是常有的事。而每次正当闫娟犹豫要不要放弃时,另一个家属的举动让她决定坚持下去。
“每次站在生命的转折点,工作的压力都让我无比压抑。这次却让我震撼和感动。”闫娟在她的日记中记录,他们是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爸爸妈妈和22岁的双胞胎儿子,在太原上学的小儿子打篮球时突发脑出血,生命戛然而止。从四川赶来的父母悲痛过后,决定把孩子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哥哥说弟弟生前就乐于助人,肯定也希望这么做。
这名死者捐出的一对眼角膜、一对肾脏和一个肝脏,挽救了三个被病痛折磨的家庭,闫娟说,“如果我们放弃了,等待救治的人就更没有希望了。”
三年间,闫娟与上百个家庭进行友善沟通,协助28个家庭完成人体器官捐献意愿,这些器官挽救了数十名等待移植的患者。像闫娟一样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山西有38人,全国有2000多人。 范丽芳 摄
从2016年开始,民众对于人体器官捐献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几乎每个大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急诊科都能看到关于人体器官捐献的介绍。”闫娟说,三年间,她与上百个家庭进行友善沟通,协助28个家庭完成人体器官捐献意愿,这些器官挽救了数十名等待移植的患者。像闫娟一样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山西有38人,全国有2000多人。
根据相关规定,捐献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在病情救治需要接受人体器官移植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排序。此外,从2012年开始,捐助者家属可以获得一次性的适当的救助款,用于医疗救助和丧葬补助等。
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坚守:期待民众改变认... | 2014-07-06 |
7岁陕西女孩的“生命涅??”(图) | 2014-07-06 |
11岁男孩捐献7个组织器官 爱心接力6人... | 2014-07-06 |
福建6岁男孩脑癌离世 父母含泪捐儿器官救... | 2014-07-06 |
11岁女童捐器官6名患者受益(图) | 2014-07-06 |
34岁药剂师留下“生命处方” | 2014-07-06 |
高杰:爱予新生(图) | 2014-07-06 |
黄洁夫:心肺肝肾移植应纳入大病医保(图) | 2014-07-06 |
致敬:“无语体师”!(图) | 2014-07-06 |
用爱传递生命的温暖——一位器官协调员的自白 | 2014-0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