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75岁王寄新义务帮人打官司
//m.auribault.com 2016-07-26 来源: 银川晚报
分享到: 更多

王寄新的卧室里,满满当当全是卷宗。

  “75岁的社区义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影响宁夏人物”……在解放东街23号院一间60多平米的老房子里,记者见到了这些荣誉的获得者王寄新。除了这些,没学过专业法律知识的王寄新还是一名免费代人打官司的“律师”,从2007年开始,他代理了20多起案件。很多人夸王寄新了不起,他却说:“我只是选择了站在‘有道理’的一方。”

一次偶遇走上代人维权之路

  王寄新1941年出生于湖南宁乡,在湖南大学上学期间学的是金属物理专业。毕业后,他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宁夏建设,被分配到宁夏吴忠材料试验机厂工作,随后举家迁到银川,2005年退休。

  王寄新的二儿子患有精神疾病,并且左臂做过截肢手术。他和老伴照顾和陪伴儿子。2007年的一次偶遇,让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那天,王寄新在街上遇到了几个以前厂里的老职工。聊起现状时,老职工提到自己维权的情况。因为多年工作的经验,王寄新决定帮帮他们。

  在此之后,王寄新梳理职工诉求,开始一个官司接一个官司地打,这一打就是3年。王寄新的一位老部下说,他的社保曾被单位停发,还是王寄新帮他打官司维护了合法权益。

  这让王寄新打出了名声,很多人慕名找到他,热心的王寄新于是成了义务帮人打官司的代理人。

自掏腰包打官司先看对方人品

  说起王寄新,玉皇阁北街派出所社区民警袁芳赞叹不已,2013年,她还给一位社区居民推荐了王寄新帮忙打官司。

  2013年,玉皇阁北街派出所辖区居民阎某和单位签订了一份承包合同,为了承包项目,阎某借债投资200万元,单位每次却只和他签订半年协议。项目只做了半年多,单位和阎某产生合同纠纷,阎某不仅被取消了项目承包资格,同时也被单位开除。

  阎某和原单位打了一场官司,但最终只获赔10万元。2014年,因为纠纷一直没有妥善解决,每月2万元的贷款利息让阎某精神压力很大。

  王寄新首先对阎某的为人进行了了解,袁芳说,阎某曾因见义勇为负过工伤,凭此,王寄新认为这个人值得帮。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努力,闫某的劳务纠纷最终得到了圆满解决。其间,王寄新跑过阎某的家里、单位、法院……没有收取一分钱的费用,打印材料、来回车费都是他自掏腰包。

 住院7天300多人看望他

  王寄新家十多平米的卧室里,除了一张大床、一张旧书桌和一个旧柜子外,堆着满满当当的案卷资料,每个案卷资料由专门的布袋或塑料袋封装。

  9年来,王寄新代理了20多起官司。他说,这并不是自己的能力有多强,而是他做得更细致。

  他没有学过专业的法律知识,每接下一个官司,就跑图书馆、书店学习。他将案卷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带到书店,“一看就是一天,有的时候,实在有用了,就把书买下来。”在他打印的材料中,详详细细地列举着所依据的法律条例。他说别人信任他才找到他,不能辜负别人的信任。

  2015年12月,王寄新因肠梗阻住院手术,7天时间,有300多人去看望他。他让媳妇挨个记下来人的名字,“都是别人的一份恩情,我要记下来。”王寄新说。

  (本报记者 石永磊 文/图)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