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独特视角下的草原文学
//m.auribault.com 2016-08-26 来源:内蒙古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草原文学的维度与话语权

  草原文学是植根于草原生态文化的一种文学体系,从体裁到题材都有草原文化的属性特征。作为一种文体系统,就体系之外的文学体系而言,草原文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草原文学的学科维度

  草原文学的时间维度。草原文学是世世代代草原人民在漫长的发展演进历程中形成的文学遗产,并一直在传承和发展。草原文学在时间上跨越了多个草原民族的发展历史,因而草原文学是一个超越民族历史的学科范畴,草原文学有相对独立的纵向自我发展系统。

  草原文学的空间维度。草原文学根植于草原生态文化圈,是与自然地理、气候环境、生产方式密切相关的文化遗产。梁庭望先生认为“中华文化是由中原旱地农业文化圈、北方森林草原狩猎游牧文化圈、江南稻作文化圈和西南高原农牧文化圈构成的,四个文化圈之间由经济纽带、政治纽带、文化纽带和血缘纽带连结在一起,文化相互流动、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国的草原文学的空间维度应该在“北方森林草原狩猎游牧文化圈”和部分“西南高原农牧文化圈”空间范畴之内。

  关于草原文学的话语权

  随着民族文化的不断碰撞与融合,疆域的不断扩大,多元一体文化格局逐渐形成,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互相交融,在文体形态、文学题材产生交流,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面貌。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多种文学样式都是在与草原文学的互动过程中激发出来的,如民族交融与词曲的产生、北方讲唱文学与中原小说的产生和发展等。文学题材上的互动交流如北朝民歌、蒙古族胡仁乌力格尔的说唐故事,最具有代表性的如木兰的故事母题甚至很难确定其源头是南是北。草原民族的文字产生较晚,文学样式多以民间口头文学形式传承和发展,但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草原文学历史上参与了中华文学体系的构建。从这个意义上讲,草原文学是依托草原文化体系而产生的文学系统,其相对的独立性与中原文学构成平行互动的发展关系,草原文学不是从属或次要的,应该具有平等话语权。

  从世界范围来看,草原文学所依托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在空间上跨越行政区域、国家界线甚至是大陆板块,是带有世界性文学现象。尤其是中国北方草原在世界游牧生态文化圈中最具有代表性特征。中国的草原民族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就像北极冰川一样不断生长、繁衍、迁徙,并融入其他文化系统,从亚洲草原延伸到欧洲甚至美洲、大洋洲,草原文学就在这个过程中传承和发展,从未间断,因此,草原文学还应该具有世界话语背景。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草原文学诞生并发展在最具有代表性的亚洲草原,并且至今还有以蒙古民族为主体的庞大的草原民族文学在传承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草原文学在世界上具有典型意义,应该具有世界草原文学的话语权。(郝青云)

1 2 3 4 5 共5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