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鄂尔多斯风暴》:民族抗战史诗的朴拙诉说
王妍
//m.auribault.com 2016-04-28 来源:内蒙古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看到有评论称《鄂尔多斯风暴》(下文简称《鄂》)是2015年“抗战类电视剧的压轴之作”时,我有些担心。近几年火爆荧屏、占据电视剧半壁江山的“抗战剧”,可谓泥沙俱下,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禁不住让我们有着这样的观感:以一当百的夸张英雄、肆意矮化的孱弱对手、偶像化主角的娱乐引导、野蛮杀戮的战争观……因而我更担心该剧会走上用想象与传奇娱乐大众、博取眼球的歧途。

  但是当我看完《鄂》后,我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它能在众多的抗战剧中受到热捧,绝不仅仅是因为对民族大义的宣扬。《鄂》虽是民族抗战题材剧,但它却不急于直接切入描绘国仇,而是从主人公塔拉的家恨开始。

  一望无际的沙化草原,以乌力吉(塔拉的养父)为首的牧民庄严地手捧酥油涂满全身,流沙从木盆中迎头倾泻而下,大特写镜头加上慢动作,牧民、酥油、流沙这些极具民族辨识度的因素,将该剧定位在草原这一独特的地理坐标之上。接着切换中景,“独贵龙”们挥舞着大刀和枪冲向王爷的卫队,王爷卫队放信号弹得到国民党保安团的支持。宏阔开合的镜头中,每一个单独的镜头都有着深厚的象征意味:民族的、国家的,古老的、反叛的……巴赫金说:时空交汇的定点是叙述动机的起源。国民党保安团的介入打破了原有的蒙古民族封闭式结构,展示了新的组织结构的萌发——现代民族国家。简单的几个镜头就展示了20世纪上半期内蒙古地区原有的政治力量:中央政府、地方贵族、下层民众。而不断被提及的“东贝勒”及其背后的“日本人”也决定了这不是一部简单的阶级斗争剧。在镜头的切换中,“家仇”的两个对立面(苏王、鄂王为代表的地方贵族和乌力吉为代表的下层民众)都是从仪式出场,这种貌似滞缓游离的铺排,却暗含了剧作者的叙事动因。细想起来,这种安排并非源自于对古老民俗的猎奇,而是用镜头完成了对一个民族历史根脉的深情抚摸。电视剧的这种处理恰恰从仪式的庄严中再现了蒙古民族流传在血液中的过去。

  其次,电视剧将家仇、情仇、国仇,亲情、爱情、友情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剧作的情感厚度。乌力吉被处死后,在塔拉为父报仇的过程中却诱发了他的身份之谜(苏王的两个福晋为了争宠,把当时垂死的苏王之子塔拉与奶妈的儿子桑杰互换)。塔拉从血统上讲并不是穷苦牧民,这样的设定动摇了阶级二元对立的根基,而苏王也并非专横的君主,相反,他坚持原则,深明民族大义,对桑杰和塔拉也有着一个作为父亲的慈爱与包容。不仅如此,两条爱情脉络也与抗战故事纠缠在一起:吕秀菊与塔拉青梅竹马并爱慕塔拉,桑杰与鄂王之女诺丽玛门当户对,并一度订婚,却因对日本人的不同民族立场导致诺丽玛对桑杰的失望乃至厌弃。塔拉同时得到了吕秀菊和诺丽玛的爱,三者形成了向塔拉内聚的封闭结构,而桑杰作为亲日蒙奸陷于灵魂挣扎之中,最后被日军打死,而被排除在此爱情链条之外。诺丽玛和塔拉的爱情与其说是源自于共同的民族背景和相近贵族出身,毋宁说是日军的入侵所激发的民族情感与共同的理想追求使然。桑杰的死也暗含了日本对内蒙古,乃至中国,窥视与侵略是一厢情愿、自取灭亡,吕秀菊对塔拉的爱慕也饶有意味,她作为忠诚守护者的形象,完成了从单纯的爱慕到扶植帮助的伙伴的过渡,这何尝不是蒙汉关系的隐喻?而塔拉对蒙古族勇敢美丽格格的爱慕,也体现对高贵、坚韧、勇敢的传统民族精神的坚守。全剧没用刻板的说教,也没有口号式的民族团结的宣讲,却能从汉蒙儿女们生死相依的爱情和并肩抗日的传奇中传达出民族、国家、阶级的多重寓意。

  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诺丽玛成为了战争这个本应是男性主导的故事的中心。在以往同类电视剧中,女性一般是因为战争中的爱情而存在,并只能等待被男性救赎。而在《鄂》中,一个个特写镜头暴露了对这个刁蛮、任性而又美丽、果敢的蒙古族姑娘的偏爱。当男人们对日本人的态度还在游移不定时,她就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民族情感和立场,并为抗日毅然和未婚夫桑杰决裂。在这个高傲的蒙古格格口中“灵魂”“尊严”是语汇的核心,镜头中红色调为主的闺房,衬托了她火热、奔放的性格,同时,导演多次对诺丽玛纵马草原的镜头配以悠扬的长调,进行诗意化处理,将博大与火热和谐地构建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讲,她是美丽的鄂尔多斯的象征。

  《鄂》中,镜头语言流动激越,在大摇臂带着广角升降的镜头中:一望无垠的草原、奔驰的骏马、美丽的敖包、壮丽的羊群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全剧不止一次出现策马狂奔在草原的场景,流动的视角下,景物如流星光斑一样划过,草原却浩瀚无边。无论是命运转折的重要当口、还是人物情绪起伏的环节,蒙古长调总是不期然地回响。情感在音乐和美景中自然流淌,浪漫真切又浩瀚悠远。

  此外,剧中也不乏“死亡”“灵魂”“尊严”等哲学思辨,宏阔的草原背景、大量史料的支撑,使得该剧审慎地避开了以往少数民族影片中“汉族视角”生硬、老套、公式化的硬伤,战争中虽不乏阴谋与死亡,不乏与日军的正面交锋,但该剧却在情节细腻而又耐心的铺排中,呈现出平和诉说的姿态。

  编者按:《鄂尔多斯风暴》去年12月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后,评论界认为该剧弘扬了民族精神,为守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做出了积极贡献。4月25日,该剧又在内蒙古卫视《北方剧场》播出,将再一次带领观众回味激荡人心的抗战史诗,感受蒙古民族的血性情怀。本期《热播》,邀请了内蒙古草原文学理论研究基地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讲师王妍,从专业的视角品评《鄂尔多斯风暴》。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