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头条-正文
创新发展草原文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
//m.auribault.com 2016-07-11 来源:内蒙古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包括草原民族价值观在内的中华传统价值观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它继承和吸纳了包括草原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料,彰显着中国特色和中国元素的内在价值。

  草原文化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体现,也是人们对理想社会和理想国家的普遍追求。千百年来,草原民族始终期盼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太平盛世。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中赞颂的宝木巴之国正是基于对这种理想社会的想象。草原民族一向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蒙古汗国时期的伊克忽里勒台是成吉思汗及其贵族上层共同商定、处理国家重大事务的一种封建社会民主大会制度,为维护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窝阔台、贵由、蒙哥等人,都是通过伊克忽里勒台选举而即位的。在社会治理方面,草原民族也有民主商量、民主决策、大家的事情大家做主、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传统。比如孤儿舌战成吉思汗9员大将的故事,就体现了鲜明的民主思想。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和谐”一词在《蒙古秘史》中称为“额耶”,作为草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追求,“额耶”几乎贯穿了草原民族的整个文明史,体现在草原民族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各个层面,调节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等各种关系。不论成吉思汗的“伊克额耶”(意为大和谐)思想和社会理想,还是忽必烈“应天者惟以至诚,拯民者莫如实惠”的理论,都是以和谐为价值追求的。草原文化中民主、和谐的传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和重要依托。

  草原文化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导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体现,也是草原人民一直以来的社会理想。历史上,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过着一种来去自由的流动生活,养成了自由的天性和禀赋。就拿宗教信仰政策来说,向来注重信仰自由和宗教平等。成吉思汗的《大札撒》有个重要条款:“一切宗教理应得到尊重,但任何宗教不得享有特权。”此后500多年,美国宪法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国家坚持宗教自由,但不偏袒任何一种宗教。

  体现平等、公正思想的故事,在草原民族历史上更是俯仰皆是。成吉思汗的女婿战功卓著,却因私自瓜分战利品,不仅被成吉思汗施以重罚,还被罢免官职、削为平民。在成吉思汗之前,重要职务一般都由贵族担任,铁木真即位后改革旧制,不分出身贵贱,唯论功量才用人。者勒篾由仆人成为大将,汪古儿从厨子升任千户长,许多阿拉伯人、畏兀儿人都在蒙古帝国朝廷中担任要职。

  草原民族注重法治,注重法律和典章制度的建设。早期,他们主要靠“约孙”即习惯法来调整社会成员的行为。成吉思汗《大札撒》是蒙古民族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比号称世界第一部宪法文件的《汉谟拉比法典》还要早9年,具有宪法和专门法的性质,对蒙古族国家统治和社会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草原民族还陆续制定了《元典章》《阿拉坦汗法典》《喀尔喀七旗法典》《蒙古卫拉特法典》《喀尔喀律令》《蒙古律例》等众多法典律令,都在印证着这样一个事实,草原文化传统中,天然存在着对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期盼与向往。

  草原文化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体层面的体现,也是社会成员应当具备的道德准则和道德修养。草原民族游牧生产生活的分散性与松散性,使法律和公众监督出现了颇多的真空,因而游牧社会对个体的约束更多地依赖于道德操守和民众的自觉意识。

  诚实守信是北方草原民族规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道德范畴。人无信则不立、万恶之首为撒谎,这是草原民族朴素而坚定的信念。哲别射伤了成吉思汗,面对被诛杀的危险依然承认是自己射伤了可汗,成吉思汗非但没有报复他,反而因其诚实而原谅了他,并加以赞赏和重用。成吉思汗自身就是以忠义、守信为人格准则的楷模,正是这种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令他的部下那样义无反顾地忠于他,最终辅助他成就了大业。内诚于心、外信于人、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这是草原民族一向敬重有加的人格典范。正如明朝一位官员的记述,蒙古人“最敬者笃实不欺,最喜者胆力出众,其最重者然诺,其最惮者盟誓。伪则不誓,一誓,死不渝也”。成吉思汗把“忠”“诚”“信”提到治国理政的高度,提出执政者必须通过“践其言”来获得民众的信任。元世祖忽必烈秉承成吉思汗思想,将诚信确定为施政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友善,是人与人之间保持“视人皆为友,我必善待之”的良好品格,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草原民族一向在朋友之间、邻里之间、人与人之间,讲究以诚相待、和谐友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这一点在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出使蒙古记》中有详细描述。草原民族历来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善当作最高原则来追求。这一点在牧民的生产生活中都有体现,在蒙哥汗的登基诏书中体现的尤为充分。草原文化是以生命为本的和谐、友善的文化,这种价值取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珍贵精神财富,应当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对包括草原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造性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也必须借助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弘扬来实现。

  当前,文化创新必然会面临古今中外、纵横交错的多种文化冲击,需要正确把握和处理。首先,文化是一脉相承的,离开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其次,异质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资源,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如果忽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开放与交流、借鉴与融合,文化创新就会失去催生的力量。再次,现实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源泉,要立足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把实践中产生的种种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文化事项和新经验及时上升到理论高度,为民族文化的创新提供不竭动力。最后,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要着眼于时代发展和文化前沿,如果偏离了以改革发展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就会迷失方向。

  总之,草原文化的创新发展,既要继承和弘扬草原文化的精神品质、核心理念和生态意识,尽可能完整保存唯我独具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记忆,又要广泛吸纳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并把时代精神融入其中,革故鼎新,推陈出新,让草原文化更具生命活力,更具时代特色。只有从建设文化强国、民族文化强区和繁荣发展先进文化的角度,深刻认识创新和弘扬草原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积极发掘和阐发草原文化的优势资源,并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才能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全区各族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贡献力量。(执笔人:金海)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