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如何应对危机、稳定经济增长方面,名义上执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实质实施是积极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因此,短短的几年时间,广义货币(M2)就翻了一番还多。相反,财政政策却一直处于犹抱琵琶状态,尤其是减税政策,没有能够有效发挥对经济的促进和稳定作用,导致稳增长效率不高、效果不佳,经济复苏的步履十分艰难。
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下行、稳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有关减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不仅社会各方面强烈呼吁,高层也频频发声,李克强总理已多次在不同场合对减税问题提出要求。而随着“供给侧改革”新要求的提出,减税的呼声也进一步增强,如何利用税收手段推动“供给侧改革”,也将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
事实也是如此,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实际情况看,经济政策的落脚点基本放在了刺激总需求上,放在了如何扩大总需求,以满足经济结构失衡、产能过剩带来的总供给过旺上。但是,在如何刺激总需求方面,采取的又是用货币发行刺激需求的方式。起初,这样的方式还有点效果,当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迟迟不能消去,政策的效果也就越来越差了。相反,货币过度投放的风险则越来越大。而在货币政策的过度扩张后,供给端的产能过剩、结构失衡等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总供给与总需求严重失衡。
对供给端的问题进行改革,当然是需要的,同时,需求端也是不能忽视的。而依据这些年来的实际,单纯依靠总量扩张的方式,是无法解决好供需两端的问题以及实现供需平衡。尤其是需求端,还是要依靠财政政策来解决,依靠财政政策来把被人为压制的需求释放出来。形成供给侧调结构、压过剩产能,需求端增购买力、挖需求潜力。显然,减税是目前情况下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应当说,金融危机以后,管理层也出台了一些减税政策,如几次出台小微企业减税政策、扩大加速折旧范围等。但是,犹如信贷政策一样,在实施过程中效果也不明显。一方面,减税的目的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没有能够真正把减税当作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的工具;另一方面,减税的范围太窄、力度太小,无法形成有效的稳增长力量。对减税政策来说,必须弄清楚为何减税、为谁减税的问题。
为何减税,毫无疑问就是为了稳增长,就是通过减税政策的实施,让企业尽快摆脱困境,从而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但是,从减税的实际情况来看,似乎并没有真正弄清楚减税的含义,没有把减税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所出台的减税政策,不仅象洒花露水,而且力度太小。担心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财政收入增长也出现了乏力的现象,财政收入增速持续放慢,有些地方还出现了下滑。如果再加大减税力度,有可能使财政收支出现矛盾,出现新的问题。
殊不知,不采取减税措施,不让企业尽快走出困境,经济继续下行,不仅财政收收入增长会继续放慢,而且就业出现问题后,财政需要救济和帮助的支出也会越来越大。更重要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也会因为经济的恶化而出现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唯有尽快让经济步入正常轨道,让企业快速走出困境,才有可能使财政收入下滑的步伐放慢,从而为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提供良好的条件。所以,减税看起来减少了财政收入,实质是为了更多的财政收入打基础,也是为下去出创造条件。
为谁减税,显然是问题的关键。有了减税政策,如果不能解决好为谁减税的问题,政策缺少针对性,同样达不到减税的目的。相反,还会出现浪费政策资源、增加新的矛盾的现象。就象信贷政策一样,放宽信贷政策投放,是为了稳定经济增长。但是,释放的信贷资金如果不能有效地投放到需要的地方,就会产生反作用。当下的信贷资金,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所以,对减税政策来说,也必须把为谁减税的问题解决好,把减税的目标确定好,实行有的放矢的减税政策。首先,要根据经济需要,确定好明年的减税目标,重点是减税规模。很显然,减税的幅度要远大于今年,要能够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其二,要明确减税的重点。明年减税的重点,要放在两个方面。一是供给侧,亦即按照“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提出减税政策,满足结构调整的要求,达到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的目的;二是需求端,重点是对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型企业实行减税,以增强这些企业的创业创新和就业服务功能,提高员工的收入,达到增强消费能力的目的。
再者,要提高减税的到位率。前几年减税政策,从总体上讲,在覆盖面过小、针对性不强的情况下,减税的到位率是不高的,落实情况也不好。因此,减税的效果也不好。如何在明年的减税政策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到位率,非常重要。
最后,要做好减税政策作用的效果评价工作。对提出的年度减税政策目标,不是任务下达了,就算完成了,而必须对效果进行评价,从而提升政策的作用效率。不然,政策的公信力会受到影响。
总之,在货币政策的作用因为针对性不强、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已经出现了一定问题,也留下了许多后遗症。在财政政策、尤其是减税政策的运用上,决不能再出现问题了。减税政策,也可以说是稳定经济增长工具箱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了,不能再出现效果不佳、效率不高的现象了。
中华工商时报:让财税政策发挥更大作用2010-01-13 |
中华工商时报:让财税政策发挥更大作用2010-01-13 |
毛颖颖:减税当是应对物价上涨的必要反应2010-12-03 |
赵晓雷:当前经济调控还需关注几个因素2010-12-17 |
周俊生:减税只是一厢情愿?2010-12-21 |
陈 宪:对“结构性减税”的再期待2012-05-15 |
陈 建:美国财政政策陷入两难境地2012-07-17 |
何代欣:谨防削弱结构性减税成效2012-08-01 |
潘正彦:为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2012-12-27 |
刘 蓉:高税率是经济增长的“抑制剂”2015-10-2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