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美国“鹰派”声音很大和者甚寡
张家栋
//m.auribault.com 2016-06-02 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 更多

  近日,《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了一篇题为“美鹰派司令呼吁对华再强硬点”的文章,称“美国官员表示,生于日本、说话刻薄的哈里斯已在私底下(偶尔公开地)发起一个运动,希望促使白宫对华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与此同时,美国防长卡特也不断发出对华强硬的声音,甚至说将长期对抗中国,就像美苏在长达50年时间里的冷战那样。在中美两国在南海等问题上的博弈日益频繁、复杂的情况下,作为国防部长的卡特和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哈里斯表现出这种姿态,引起了各方对美国对外政策和中美关系走向的关注。很多人都在思考,卡特、哈里斯所代表的美国鹰派,到底在美国有多大的影响?

美国“鹰派”为何能借机崛起?

  对于美国的“鹰派”与“鸽派”,或强硬派与务实派,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一是,每个人都是变化的,在不同时期、不同职位上的立场可能发生变化;二是,每个人的立场,都是在与其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得到定位与认识的。用这种两分法,我们可以在几乎所有国家中发现这种“鹰派”与“鸽派”之间的分野。因此,在美国有“鹰派”的声音,是政治生态的一个正常组成部分。

  奥巴马总统上台以后,致力纠正其前任的“错误”。一方面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完成抽身;另一方面,削减军事费用的开支,被美国国内甚至外界认为“全面战略收缩”。“鹰派”在美国的势力和影响也因此受到打压。2015年以来,美国舆论要求调整对华政策呼声上升,“鹰派”的声音开始赢得更多的舆论关注。在学术界,一些美国的“中国通”,包括兰普顿、鲍大可等人,开始反思美国对华政策。杰弗里·贝德等也建议要为美国对华政策寻找第三条道路,要超越传统“遏制与合作”二分法。

  在此背景下,一些美国“鹰派”人物更是借机崛起,强势发声。美国国防部的“中国通”白邦瑞在其去年出版的著作《百年马拉松》一书中称,中国对美国实施“战略欺骗计划”,要取代美国的全球政治和经济领导地位。“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在相关报告中,也呼吁美国要积极限制中国的经济和军事扩张。军队是美国的传统“鹰巢”。国防部长卡特、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等人,更是轮番上阵,不断制造舆论,试图将美国对华政策逼上自己的“鹰派”轨道,以舆论来绑架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

军方与政府长期关系微妙

这些声音的上升,虽然看似来势汹汹,但其实并不代表美国政治的主流。从短期来看,这是由选举综合症所致。美国政治有一个传统,总统的权威会随着任期结束的临近而不断下降。尤其是任期的最后两年,被称为“跛鸭总统”时期,各种不同声音和挑战也随之泛起。美国军方与文官政府长期关系微妙,更是趁机跳出来,想从白宫和国务院手中抢夺对外事务的决定权,吸引下届领导人的注意力,也为个人的前途做一个短线投资。

  从长期来看,这是美国相对衰落导致“鹰派”的恐惧所致,而这一趋势对“鹰派”实现自己的政策目标并不利。2012年,东亚地区GDP合计约16.1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5.7万亿美元,历史上第一次与美国和欧盟的经济规模相当。这是现代历史上美国从来没有面对过的局面。美国失去了相对于东亚的绝对经济优势地位,不再能单边决定东亚事务。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对华政策共识消失,不同派别之间的角力上升。正如美国历史学家阿瑟施莱辛格所言,“美国需要一个敌国,来给外交政策带来焦点和连续性”。中国就很“荣幸”地成为美国对外政策讨论的一个焦点。

 缩小版的美国“鹰派”

  当前美国的“鹰派”,与小布什时期的“鹰派”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国际格局不同。小布什时期,“鹰派”认为美国是“自由、和平与正义之极”。而现在,就连美国“鹰派”也已在事实上接受了多极格局的现实。

  其次,战略手段不同。以前的美国“鹰派”以霸权战略为特征,盟国和对手都是其管理对象。而当前的美国“鹰派”,转而利用盟国与他国矛盾,以域外平衡者的身份维持领导地位。

  第三,战略目标不同。过去的美国“鹰派”,谋取全方位的绝对优势。而当前的美国“鹰派”,则准备局部相对优势,已经是缩小版的“鹰派”了。

  更重要的是,美国“鹰派”往往没有抓住中美关系的要点。美国“鹰派”人物过于关注安全议题,而忽视中美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过于关注地区主导性的争夺,而无视两国在其他国际议题和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及其潜能。事实上,最能体现中美关系现状的不是军事安全关系,而且经济贸易关系。在经贸领域,中美两国是分歧与共识、竞争与合作并存,更充分地体现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远非简单直接的军事安全关系所能相提并论。

  目前,美国“鹰派”虽然声音很大,但和者甚寡,更不是美国政治的主流,只是体现了部分人的焦虑而已,在本质上是美国政治周期性的表现。在此次大选过程中,中国议题虽然较为热门,但并不是首要议题,美国有很多比所谓的“中国威胁”更迫切的问题需要处理。正如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曾说过的,美国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无所不能的国家。不管“鹰派”如何积极活动,都超越不了这个基本事实。(作者是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