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将心比心才能化解“救命药荒”
毛建国
//m.auribault.com 2017-11-22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李克强总理近日对媒体有关“白血病患儿遭遇廉价国产药短缺,进口药一瓶超千元”的报道作出批示:“白血病患儿缺药将使这些家庭雪上加霜,要将心比心,高度重视所反映问题,抓紧采取有效措施,特事特办,切实加大国产廉价药生产供应保障力度,切实缓解患儿家庭的‘用药之痛’。”(11月21日《北京青年报》)

  从今年初起,很多白血病患儿治疗就很难买到“救命药”巯嘌呤片,即使一些大医院也开不出来。在网上,白血病患儿家长的求购信息比比皆是。媒体记者采访了数家生产巯嘌呤片的国内药企,大多数药企表示,由于原料价格上涨、利润空间不高等原因,该药已经处于停产或者半停产状态。

  多么熟悉的短缺,多么熟悉的理由,一段时间以来,包括各种救命药在内的“廉价药荒”频频出现,其原因莫不是原料价格上涨、利润空间不大之类。情况好一点的,是在正规地方买不到,但在黑市还有,只不过价格高出了十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情况恶劣的,就是根本没有,哪儿也没有。好比白血病患儿“救命药”巯嘌呤,已经出现了严重短缺,一些家长只能以1400元一瓶的价格买进口药,可真伪和疗效无法保证。

  单以市场眼光看,短缺似乎在“意料之中”。因为对于药厂来说,谋利是第一位的,当一种药无利可图,或者利润很少时,选择减产和不产,似乎“在商言商”,不是什么意外的事。只是,药品不是普通商品,事关大众生命健康。因为廉价国产药短缺,只能到黑市或者买进口天价药,不仅加重患者负担,而且会因为一时找不到耽误病情,这是我们“无法承受之缺”。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总理开出的药方:将心比心。“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这句话是说,如果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凡事多替别人着想,大家就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对于药厂来说,必须认识到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必须自觉承担责任。要知道,国家对药品有着不少照顾,比如免税和补贴,已经体现了这个行业的特殊性。药厂必须将心比心,多以患者之心为心,不要轻易减产、断产。

  “将心比心”不仅是道德呼吁,还应该通过制度化努力,把“救命药荒”消解在萌芽状态。医药市场并非一个简单的市场,并非想进就进,而是有门槛准入。能不能出台规定,明确一家药厂必须生产几种廉价药,以此作为生产其他赚钱药品的前提条件?如果这家药厂没有生产能力,或者不愿意生产,那就提供一笔资金。实在不行就“只奖不罚”,不生产廉价药不罚,生产廉价药有奖———对生产廉价药的厂家,从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奖励。而生产廉价药的厂家,不允许随便减产、停产,有变动必须报批。

  “将心比心”不仅是对药厂的要求,医院、医药公司和有关部门都责无旁贷。鉴于一些廉价药使用率过低的实际,可以建立跨医院、跨地区的储备制度,实现廉价药、特效药的集中储存。从实际出发,更应该明确省级医药总公司的责任,要求建立廉价药、特效药集中储存中心。有关部门不妨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鼓励、保证集中采购和集中储备,防止产生局部断供。

  “将心比心”才是化解“救命药荒”的良方。市场经济也应该有“道德情操”,当救命药成为紧缺品时,一定说明市场出现了问题。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换取真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良策。方方面面都要牢牢记住总理讲的“将心比心”,只有你对百姓好,百姓才会真正夸你好、对你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