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2月21日,山西太原理工大学教室内,上课学生将各自的手机放入前排的收纳袋中,集中精力听课学习。据该校老师介绍,“无手机课堂”旨在倡导学生提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减少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好习惯。
小学上课费嘴,初中上课费笔,高中上课费脑,大学上课费流量。“身在曹营心在汉”成为大学课堂上学生的真实写照。近日,山西太原理工大学开始推行“无手机课堂”,旨在让学习归学习,娱乐归娱乐。不过,“无手机课堂”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并非治标又治本的良方。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已然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依赖症”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在大学校园中,这一“依赖症”被带上了课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而你在低头看手机。”这个“最远的距离”也成了调侃大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距离。针对这种现象,山西高校把手机“请”出课堂,希望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能够心无旁骛地听讲。在笔者看来,这不仅是对课堂、对知识最起码的尊重,也能让学生遇到问题不再依赖网站搜索,而是自己动脑筋思考或者相互讨论。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行“无手机课堂”值得肯定。
可以说,“无手机课堂”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抵御上课“低头族”的“手机依赖症”,但常言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课堂吸引力不够,学生依然会选择其他的方式“拒听”。所以,要让学生将心放回课堂,则需将“无手机课堂”全面“升级”,其实,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并不在于手机,而在于大学生是否有自制力。戒除学生“手机瘾”,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划,这比外部要求应该更管用。进一步说,倘若大学生有良好的自律能力,带着手机进课堂,把手机放在口袋里,不在听课时使用,“无手机课堂”也只剩躯壳而已。
总而言之,提高上课效率不能完全倚仗“无手机课堂”,它只算是初级的治理方式;换句话说,“无手机课堂”仅具有有限的象征意义。若想把“无手机课堂”真正打造成高效课堂,科学的教学引导、新颖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自律能力三者不可或缺,唯有如此,“无手机课堂”才能让学生从低头看手机变成抬头学习与生活,才能厘清生活、学习、娱乐之间的界限,才能确保有用终身而非只管一时。
熊伟强:群发垃圾短信被“非法经营”拿下之...2011-01-06 |
微评论2013-01-31 |
权力自肥2013-05-16 |
微议室2013-09-13 |
椿 桦:“不当官也能享官员待遇”要有减法2014-12-04 |
言又新:不要让手机绑架了生活2015-02-27 |
张毓秋:不要迷失于阅读量而失去交流2015-03-31 |
延退方案要兼顾群众的获得感2015-12-04 |
羊城晚报:手机实名制须匹配严格的隐私保护2009-06-05 |
羊城晚报:手机实名制须匹配严格的隐私保护2009-06-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