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自己带娃有多难
慕 松
//m.auribault.com 2017-11-13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明确托育的公共服务地位,为幼有所育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外婆三年带两娃患上抑郁症”,不久前的这则新闻,让不少帮着孩子带孩子的老人感同身受:白天带孩子遛弯,晚上带孩子睡觉,须臾不敢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身累心更累;上了幼儿园小学,管接管送管吃喝,生怕磕着碰着……好不容易一个孩子带大了,全面两孩一放开,又来一个,受二茬罪不说,精力日衰,有心无力。

  自己不带娃,有不得已之处。上班太忙,无暇管;放学太早,没法管;工作太累,无心管……对此,需要家庭、社会多方面携手应对。事实上,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善于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日子绝不至于过不下去,有时还有意外收获。

  笔者是双职工家庭,小孩上二年级,没有老人帮着带。放学早怎么办?社会上、社区里,都有托管机构。在家里辅导孩子做作业,安排课外活动,每天都跟打仗似的,确实累,但是孩子睡了,两口子也睡了,作息规律,不熬夜了。因为陪孩子,还摆脱了手机依赖症。

  自己带孩子,要让渡大量的兴趣爱好,不能呼朋唤友,少了灯红酒绿。但是有了孩子,难道不应该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其上?甩给老人,自己潇洒了,但不是成熟负责的表现,不利于孩子习惯的培养、健康地成长。

  孩子谁来带,不只是家庭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在这件事上的纠结,折射出养儿问题上的民生短板:托育机构匮乏、标准制度缺失、监管存在盲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幼有所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谁来育、怎么育,已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从政府、社会层面,应明确托育的公共服务地位,完善相关政策支持,构建主体多元、性质多样、服务灵活的市场体系,为幼有所育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事实上各地已经在做了。如南京推进小学弹性离校,学校为学生提供延时照顾服务;上海牵头建设社区幼儿托管点,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北京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扶持发展普惠型民办幼儿园……这些举措都为自己带娃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希望能再多一些、再好一些。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