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1月26日,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将超1750万,大致相当于2000年前后的人口出生规模,与全面二孩政策预判基本吻合。这是卫计委首次对全面二孩政策效果做出评价。
在2016年尚未结束、还剩余一个多月的背景下,国家卫计委便忙着给出“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将超1750万”这样一个数字,在这里,计生部门就“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情况汇报成果甚至是“报喜”、“表功”意味,无疑显得十分明显。诚然,若这个数字属实,相比2015年1655万的全国出生人口数字,它确实是一个显著的新增数字,而且,这种出生人口的增加也的确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成果。但面对这样一个成果,如果大感兴奋,并强调符合预期,笔者却以为没有太大必要。
首先,1750万的全国出生人口,同比固然明显增加,但放在更长时间背景下观察,并不是一个多么特别的数字。众所周知,在2014年,伴随“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我国出生人口总数为1687万人,相比2013年增加了47万人。如果与2014年的1687万相比,2016年的1750万实际上只增加了不过63万人而已。这也就是说,主要因“全面二孩”而新增的出生人口,其实并不算多。曾被人们寄予更大希望的“全面二孩”政策的增加出生人口效果,事实上并没有比“单独二孩”政策强太多。
早在2013年年底,针对“单独二孩”政策,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便曾预测,“大概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而中国人口学会更乐观预测,“预计2015年出生人数会再度大幅度跳跃,一个新的出生小高峰将如期而至。全年出生人数有可能超过1800万”,而事实上却是这些预测都没有达到。
在这种背景下,考虑到目前我国育龄妇女正在减少的事实,以及此前“单独二孩”曾经遇冷的新闻——在2015年曾出现出生人口“不升反降”的情况,面对1750万这个数字,计生部门应更客观理性地应对,并不是简单将其作为一个成果,而应将其作为一个警示——“全面二孩”实施效果事实上并不如预期的那么乐观。并在这一基础上,充分正视目前我国低生育率的现实,真正站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高度,进一步不断完善、调整相关生育政策以及相应的各种配套政策,真正创建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哺育成长的生育友好型制度环境,彻底改变那些育龄妇女和家庭“不愿生”、“不敢生”以及“生不起、养不起”的生育困局。
诚如相关学者指出,“为了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为了我们和我们子孙后代的幸福,应从政策和机制上让我们的子女生育两个孩子,而且一定要生下两个孩子”。
科研经费怎成唐僧肉?2014-02-18 |
人民日报:深化改革,推进治理现代化2014-12-26 |
李方向:跨省不能查询不是漂白黑户借口2015-01-23 |
邓海建:高校创业的绿灯也要有“格调”2015-08-13 |
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应引起重视2015-12-30 |
“用工荒”背后亟待正视“福利慌”2016-03-07 |
中工时评:为什么说G7过时了?2016-05-27 |
电信诈骗, 学会防还须从严治2016-08-29 |
创造和修改生命的适宜方式2016-10-27 |
对人生意义的质疑也是成长的过程2016-11-2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