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感染儿童接受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鹿道铭
//m.auribault.com
2016-05-18
来源: 大连日报
分享到: | 更多 |
据5月17日《新京报》报道:湖南一位11岁女孩莎莎,因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父母去世后,她是艾滋儿童的消息不胫而走。其他孩子的家长将她“赶出”赤?F完全小学;莎莎转学到距离村子足有70公里的县城读书后,再次迫于家长压力失学。专家估计,目前在我国,像莎莎这样14岁以下的艾滋病感染儿童大约有8000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仍在遭遇“上学难”的困境。
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法定权利和义务。针对艾滋病感染儿童在入学、就医等方面遇到的种种困难,国家相关部门已出台过诸多帮扶政策。虽然艾滋病感染儿童享有平等入学权利的规定早已写入相关文件,但由于公众的“恐艾”心理一直存在,艾滋病感染儿童“上学难”一直找不到解决良策。
学校因家长反对就将艾滋病感染儿童拒之门外,类似新闻并非是第一次登上头条。莎莎这样的孩子还要再经历多少次转学才能真正踏实地在校园学习生活呢?为何要让他们在小小年纪就饱尝人情冷暖,承受本不该承受的歧视?他们的未来理应和其他孩子一样阳光灿烂。
艾滋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艾滋病感染儿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与其他孩子一起学习、生活是安全的。对于艾滋病感染儿童来说,让他们融入普通学校的环境氛围中,与其他孩子共同学习,是对他们最有利的教育。一方面,有助于艾滋病感染儿童消除自卑,形成自信和乐观的性格;另一方面,也能让其他孩子通过接纳、帮助艾滋病感染儿童,培养平等、包容的品行。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艾滋病感染儿童也不例外,这些孩子身上不应有“特殊标签”。解决艾滋病感染儿童“上学难”的困境,需要强化宣传教育,消除公众“恐艾”心理。同时,还要健全完善相关政策,不容学校以各种理由随意剥夺艾滋病感染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以更包容的态度平等对待他们。
编辑:张苇柠
熊丙奇:给大学新生查艾滋太简单粗暴2014-06-06 |
朱昌俊:比“驱艾”更该纠偏的是“关艾”真空2014-12-18 |
黄齐超:“圈养”患艾儿童不是良策2014-12-18 |
顾 昀:如何温暖遭驱赶的艾滋男童?2014-12-24 |
王石川:世上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悲伤2015-08-05 |
陈 方:失而复得,保障艾滋病人权益仍在路上2015-09-02 |
徐甫祥:“艾滋女孩”面临失学,期待社会合力2015-09-02 |
郭立场:高校艾滋的罪与罚2015-09-08 |
防艾首先是要反艾滋歧视2015-12-01 |
让艾滋儿童上学不能只靠科普2016-05-18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