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景区“拥堵红线”不能成摆设
张紫?
//m.auribault.com 2016-02-15 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春节期间景区拥堵成为网上最热的话题之一。有游客反映,年初三黄山风景区拥堵不堪,1小时路程走了5小时,直到晚上八九点,仍有不少游客滞留山上,一场休闲度假之旅变成累心之旅。其实,不但这个春节长假,景区拥堵已经成为一种假日病,严重影响国人出游体验。若要留住游客脚步,提升休闲质量,国内景区应当提升人流预警与疏导能力、优化应急措施;相关部门应加快优化假日制度安排。多管齐下,让游客假日体验迈上新台阶。

  假日旅游原本为放松心情,如果景区敞开“大肚”超负荷接待,游客往往会疲惫不堪,甚至诱发不安全因素。孩子哭、大人叫、老人喘,摩肩接踵,只见人头不见景,游人哪有心境去欣赏好山好水好风光呢?况且拥堵之下,隐患重重,一旦发生踩踏或者其他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各大景区应核算出游客最大承载量,并制订相关游客流量控制预案。按理说,如果所有景区都能本着“舒适游”的原则科学核算,将游客数量限定在最大承载量之内,并且不打折扣完成实时监测、疏导分流、入口调控等流量控制流程,景点严重拥堵应会有所减轻。可现实是,对于一些著名景区,单日最大承载量的红线已经沦为摆设。

  如果说拥堵前的预警与分流考验景区的科学管理能力,那么拥堵发生后如何疏导人群则拷问景区应急服务能力。显然,目前多数景区在这方面应对能力仍显不足。例如游客反映的景区服务人员疏导不力、缺乏解释等,这往往会导致游客在拥堵环境中产生更多不满。

  随着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正呈现“爆炸式增长”。短期看,国内景区应当重视优化升级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有效监测、分流、调控人流量,为提升旅游品质、加快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夯实服务基础;长远看,消除景区假日“拥堵病”,还应切实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通过更多错峰休假的探索,分流和缓解“集中式”休假带来的资源和空间紧张,让百姓出游感受更美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