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不仅需要我们的科学家搞出新的创造,需要我们的工程师设计出新的产品,还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将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想法和图纸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造出来,落实好。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都在追问同一个问题: 对技术人才的“渴”喊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支撑“制造强国”的人才队伍还没有培养出来?“最让我们头疼的是新招来的工人,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动手能力,都远远达不到要求。招进来后企业至少还得花好几个星期培训,才敢让他们上岗。”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汽车装调工首席技师赵郁代表一上来就向记者“抱怨”。(3月15日《工人日报》)
国内的技工人才培养跟不上社会的需要,有企业急功近利的因素,有职校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的因素,也有一些人学技术不够踏实的因素,更与国内对于人才的评价机制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技术工人的待遇总体要低于院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的晋升渠道不畅通,容易达到天花板,这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都在影响着人们踏踏实实地学技术,让一些技术型人才安安心心地沉下心来搞技术。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得针对这些症状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一点一点去扭转,去整治。首先,企业得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不要总想着通过粗制滥造的产品或山寨货就马上取得成功,不要老想着通过上市圈钱或者其他更聪明的办法赚快钱,要沉下心来做好产品,精益求精地把产品质量搞上去,要生产出世界上最好的马桶盖,最好的感冒药,要将每一个产品都做到极致。只有企业家们都对产品质量有了很高的要求,对于技术工人等各种人才的要求,自然会跟着提高。如此一来,才会用心地培养人才,善待靠技术吃饭的人,让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企业里扎根,最终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其次,当企业的用人标准提高了,职校自然会适应企业的需求,尽可能地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或者主动提高对技术人才的培养标准。现在有些企业总在抱怨职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脱节,却没有从企业自身寻找原因,没有想到企业也具有培养技术人才的功能。只有企业和职校良性互动,才能让职校的技术人才更适合自身需要,更适合社会的需要。
再次,社会和企业对于技术工人的评价体系要逐步改变。只有学技术会很吃香,技术越高收益会越高,自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吃技术饭,让学技术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个提法让人耳目一新。一个大国的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了工匠精神,说明我们这个社会技术人才的缺失程度,更说明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有多么巨大。
要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要实现国内产品的转型升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升级都不可或缺。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不仅需要我们的科学家搞出新的创造,需要我们的工程师设计出新的产品,还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将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想法和图造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造出来,落实好。只有我们的企业家和技术工人都能够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这个目标才能实现,中国产品的转型升级,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才方为可期。
中工时评:加强协作 为职工技能提升插上腾...2012-12-26 |
吴志强:高水平技工为何依然短缺2013-08-28 |
雷泓霈:技能型高考模式唤醒技能自豪感2014-03-24 |
中国教育报:努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2014-06-26 |
周兴旺:为技术工人“正名”,工会要敢于打...2014-06-25 |
阙明坤:分类考试助力破解“技工荒”2014-09-25 |
中工时评:激励有限,学技能就该没动力了?2015-02-10 |
王比学:劳动光荣还需法律保障2015-05-06 |
畅通绿色通道,助力技能人才成就出彩人生2015-10-21 |
畅通绿色通道,助力技能人才成就出彩人生2015-10-2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